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夫前
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
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節(jié)選自歐陽修《朋黨論》,有刪改)乙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B
A.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B.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C.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D.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DD
A.君子,古代泛指德才出眾的人,常與“小人”對舉,與《論語》中“君子喻于義”中的“君子”意思相近。
B.漢獻帝、唐昭宗:獻帝,稱呼的是東漢最后一任皇帝劉協(xié)的謚號;唐昭宗,稱呼的是唐代皇帝李曄的廟號。
C.太廟是皇帝宗廟,最初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來皇后和功臣的神位經(jīng)皇帝批準也可被供奉在太廟。
D.《書》即《尚書》,儒家四書之一?!吧小奔础吧稀?,《尚書》就是上古的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
(3)下列對選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C
A.甲文先劃清君子和小人的界限,緊接著剖析“小人無朋”和“君子有朋”的道理,最后指出朋黨與興亡的關系。
B.乙文通過敘述莊宗得天下的過程,先盛贊其成功,繼而感嘆他的迅速衰敗,從而強調(diào)成敗皆由人事的道理。
C.選文均使用了引用和對比論證,既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同時也使事理在正反兩面的對比中顯得更加明白清楚。
D.選文均借前朝舊事勸諫統(tǒng)治者吸取歷史教訓,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體現(xiàn)了古代知識分子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②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
(5)歷史總能給人以啟迪,請簡要概括兩則選文在國家治理方面給予后人的啟示。
【答案】B;D;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34引用:4難度:0.1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乙) 上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毙g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br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丙) 貞觀十一年,太宗謂魏征曰:“比來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對曰:“若恩威所加,遠夷朝貢,比于貞觀之始,不可等級而言。若德義潛通,民心悅服,比于貞觀之初,相去又甚遠?!碧谠唬骸斑h夷來服,應由德義所加。往前功業(yè),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義為心。旋以海內(nèi)無虞,漸加驕奢自溢。所以功業(yè)雖盛,終不如往初?!碧谟衷唬骸八斜韧昂螢楫??”征曰:“貞觀之初,恐人不言,導之使諫。三年已后,見人諫,悅而從之。一二年來,不悅?cè)酥G,雖黽勉聽受,而意終不平,諒有難色。”太宗曰:“誠如公言,非公無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覺,公向未道時,都自謂所行不變,及見公論說,過失堪驚。公但存此心,朕終不違公語?!?br />(選自《貞觀政要?論納諫第五》)(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B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C.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D.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2)下列句子對古代文化常識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疏,奏文的一種。作為文體,是古代官員向皇帝進言以使下情上達的進諫文書。比較著名的如賈誼的《論積貯疏》、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等。
B.太宗,中國古代帝王謚號。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開國皇帝的謚號通常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謚號多為“太宗”。
C.神器:指“帝位”,古時認為“君權(quán)神授”,所以稱帝位為神器。
D.三驅(qū),指古代圣賢之君田獵時設網(wǎng)三面,留一面不設,從而體現(xiàn)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種解釋是田獵活動以一年三次為度。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作者概括了歷代統(tǒng)治者能善始卻不能善終的歷史教訓,得出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結(jié)論。
B.乙文中唐太宗說對于守成之難,現(xiàn)在應當慎之又慎,房玄齡聽了之后拜服,改變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難”的觀點。
C.丙文中魏征認為當時的唐王朝恩澤聲威比貞觀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義方面卻不如貞觀初年,唐太宗對此很不理解。
D.三篇短文圍繞治理國家闡述了主張,甲文作為奏疏,言辭誠懇急切;乙文和丙文利用對話,塑造了進諫和納諫的典型形象。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
②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
(5)丙文中唐太宗聽了魏征的話之后說自己“過失堪驚”,“過失”指什么?發(fā)布:2024/12/19 12:30:1組卷:7引用:3難度:0.6 -
2.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節(jié)選的課內(nèi)文言文文段,完成下列各題。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蛾惽楸怼?br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形影相吊(安慰) B、齊諧者,志怪者也(記載)
C.舅奪母志(奪?。?nbsp; D、野馬也,塵埃也(山野中的霧氣)
(2)下列虛詞意義相同一項是
A、以:①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B、之:①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②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C、其:①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②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D、于:①鵬之徙于南冥也 ②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3)以下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逍遙游》大量使用寓言故事,如鯤之變化、海運鵬徙、蜩鳩譏笑等等,使文章充滿奇特的想象,富有傳奇的色彩,體現(xiàn)莊子的浪漫主義風格。
B、“逍遙”,莊子指不受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本段所寫的鯤鵬能夠高飛九萬里,能夠從北海飛到南海,但必須借助“海運”“扶搖”,意在說明它也沒有達到真正逍遙。
C、《陳情表》的背景是晉武帝征詔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不愿應詔,就寫了這篇申訴自己不能應詔的苦衷的表文。
D、《陳情表》開篇就提出不愿應詔,接著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4)翻譯
①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②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③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發(fā)布:2024/12/5 8:0:1組卷:2引用:1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與李翰林建書①
[唐]柳宗元 杓直足下:州傳遽至,得足下書,又于夢得處得足下前次一書,意皆勤厚。莊周言,逃蓬藿者,聞人足音,則跫然喜。仆在蠻夷中,比得足下二書,及致藥餌,喜復何言。仆自去年八月來,痞疾稍已,往時間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
永州于楚為最南,狀與越相類。仆悶即出游,游復多恐。涉野有蝮虺②、大蜂,仰空視地,寸步勞倦。時到幽樹好石,暫得一笑,已復不樂。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負墻搔摩伸展肢體當此之時亦以為適然顧地窺天不過尋丈終不得出豈復能久為舒暢哉明時百姓,皆獲歡樂,仆士人,頗識古今理道,獨愴愴如此!誠不足為理世下執(zhí)事,至比愚夫愚婦,又不可得,竊自悼也!
仆曩時所犯,足下適在禁中,備觀本末,不復一一言之。今仆癃③殘頑鄙,不死幸甚!茍為堯人,不必立事程功,唯欲為量移官,差輕罪累;即便耕田藝麻,取老農(nóng)女為妻,生男育孫,以供力役;時時作文,以詠太平。假令病盡己,身復壯,悠悠人世,越不過為三十年客耳。前過三十七年,與瞬息無異,復所得者,其不足把玩,亦已審矣。杓直以為誠然乎?
仆近求得經(jīng)史諸子數(shù)百卷,嘗候戰(zhàn)悸稍定,時即伏讀,頗見圣人用心,賢士君子立志之分。著書亦數(shù)十篇,心病,言少次第,不足遠寄,但用自釋。貧者,士之常,今仆雖羸餒,亦甘如飴矣。足下言已白常州④煦仆,仆豈敢眾人待常州耶?若眾人,即不復煦仆矣;然常州未嘗有書遺仆,仆安敢先焉?勉盡志慮,輔成一王之法,以宥罪戾。不悉。宗元白。
(有刪改)[注]①這封信為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寫。李建:字杓直,曾任翰林學士。②蝮虺(huī):蝮蛇。③癃(lóng):疲病。④常州:李建的哥哥李遜,當時任常州刺史。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負墻/搔摩伸展肢體/當此之時/亦以為適/然顧地窺天/不過尋丈/終不得出/豈復能久為舒暢哉/
B.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負墻搔摩伸展/肢體當此之時/亦以為適/然顧地窺天/不過尋丈/終不得出/豈復能久為舒暢哉/
C.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負墻搔摩/伸展肢體/當此之時/亦以為適/然顧地窺天/不過尋丈/終不得出/豈復能久為舒暢哉/
D.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負墻搔摩/伸展肢體/當此之時/亦以為適/然顧地窺天/不過尋丈/終不得出/豈復能久為舒暢哉/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足下,敬辭。古代下稱上或同輩都用“足下”?!白阆隆焙髮S脼橄路Q上的敬辭。
B.越,文中指古族名。秦漢前分布于長江中下游以南,部落眾多,又稱“百越”等。
C.堯,文中指傳說中父系社會后期部落聯(lián)盟領袖,史稱“唐堯”,他之后由舜繼任。
D.諸子,文中指諸子百家。一般指先秦各個學派的總稱。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起筆便用了莊周的話寫出自己的心情,把被貶永州喻成“逃蓬藋者”,可以想到作者境遇的凄涼,思想的抑郁。
B.作者介紹永州的環(huán)境,南方秀麗的景色在作者眼中則是毒蛇出沒之地,即便遇到“幽樹好石”,也只能“暫得一笑”。
C.書信末尾,作者說自己在讀書,寫文章,聊以自慰。作者敬仰李建的哥哥李遜,表示自己要盡力照顧好李遜。
D.這封信是柳宗元向知心朋友談謫居生活的,作者傾訴憂郁的心情,信的內(nèi)容廣泛,語言精練,意味深遠。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比得足下二書,及致藥餌,喜復何言。
②仆曩時所犯,足下適在禁中,備觀本末,不復一一言之。
(5)文章第三段表達了作者哪些心思?發(fā)布:2024/12/31 20:30:2組卷:6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