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文閱讀。
家有幽蘭
秦和元 (1)春節(jié)期間,我家陽臺上的蘭花發(fā)芽了。這淡黃的小精靈,陪伴著我們度過一個特別的新春佳節(jié)。全家人都沒出門,每天看著它慢慢長,慢慢長,想著:蘭花開花了,春天也就來了??墒?,它的芽兒一直長到五六厘米高,花苞也越來越飽脹,卻就是遲遲不見開花。這可愛的小精靈,究竟在等待什么呢?
(2)這天早上,一覺醒來,房間里忽然彌漫著清幽的馨香,我知道,這是蘭花開了!我翻身起床,“唰”地拉開窗簾,燦爛的春光一下子涌進來,陽光打在花葉之上。蘭花微微張開著,淺黃,嬌嫩,卻又蓬蓬勃勃的樣子,讓人一見就心生歡喜。我想,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經(jīng)過一冬的積蓄,它終于在這個燦爛的清晨綻放了。
(3)前年,在隨州千年銀杏谷賞玩秋色時,遇人在滿地金黃的路邊售賣蘭花。那剛從山里挖來的幽蘭,水靈之中透出一種野性的樸實秀美,叫人一見傾心。但是我沒有買,我要自己去尋。
(4)于是,與朋友往山里走。深秋,山中疏疏朗朗,不禁想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的詩句。地上積滿櫟樹、栗樹、櫻樹、楓樹、柿樹及其他雜樹的落葉,厚厚的一層,色彩斑斕,踩在上面松松爽爽的,發(fā)出“沙沙”的響聲。一樹樹的紅柿子,像掛滿盞盞小燈籠,照著前進的路。我們溯溪而上,手腳并用,爬坡,攀巖,探險,跨越泉溪……
(5)“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痹谝惶幱墓鹊睦蠘湎?,終于發(fā)現(xiàn)兩片青草,從枯葉中探出頭來。我心里暗喜:肯定是蘭花。我輕輕地、慢慢地扒開樹葉,蘭花漸漸地顯現(xiàn)出來,獨茂于壑谷。我忍不住大聲喊道:我找到啦!我仔細地將蘭花挖出來,連同腐殖土一起,用塑料袋裝好,帶回了家。
(6)蘭花葉片深綠,扁平修長,有暗淡的脈紋。它不爭艷,不媚俗,素潔、典雅、清遠,不畏嚴寒,不懼霜雪。它既有仙風道骨的氣質(zhì),又具有清芳自足的品質(zhì)。
(7)首次尋蘭即能遇蘭,朋友們都說我與蘭有緣。其實,我是有一顆對蘭花虔誠敬畏的心。
(8)回家后,我以同樣的心情,對蘭花精心栽培。選一個透氣性良好的紫砂盆,將紅土磚碎渣混合顆粒泥炭,作為栽培的基質(zhì)墊底,連同大洪山帶回來的腐殖土,把野生蘭花妥妥地栽入盆中,定期給它松土、施肥、澆水,精心呵護而不溺愛,倍加憐惜而不嬌慣。
(9)蘭花的株形端莊秀麗,花香清幽純正,朱德同志說“唯有蘭花香正好”——正氣也;蘭花有氣質(zhì),文雅內(nèi)斂,修為高雅,和悅謙恭,潔身自愛——雅氣也;董必武同志詩云“竹自具五好,蘭有其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清氣也;蘭花富有致靜的境界,靜不失慮,靜不失態(tài),沉穩(wěn)練達——靜氣也。幽蘭這“四氣”在人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養(yǎng)蘭就是養(yǎng)氣。
(10)現(xiàn)在,這馥郁的清香,蘊涵著淡雅的詩意,叫人迷戀,令人沉醉。
(11)在這眾志成城抗疫情的特殊時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中,像我這樣的耳順之軀,以及許許多多的普通民眾,既當不了志愿者,又參加不了突擊隊。那么,不傳染,不添亂,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就是為這場戰(zhàn)疫情工作出力,就是為社會作貢獻,哪怕是節(jié)約一只口罩。
(12)而在家安居的日子里,幽蘭是我的好朋友,也給了我最多的心靈慰藉。
(13)蘭花生幽谷,教我耐得住寂寞。這段日子,蘭花是我身邊最鮮活的事物,每一次俯下身來仔細觀賞,它都會幫我置換心境,讓我把自己想象成空山中的另一種幽蘭——長在幽谷人未知,獨有風韻靜自開,它讓我在焦躁不安時,忽然變得氣定神閑。
(14)蘭花不擇地勢,不畏風雪地頑強生長,教我不怕困苦,不懼磨難,堅韌剛強。我所住的不遠處就是金銀潭醫(yī)院,收治了大量的重?;颊?。我知道自己離疫情現(xiàn)場很近,但每天堅持早睡早起,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讀書、寫作、鍛煉身體。白天,我與蘭花同呼吸;夜晚,我與蘭花共剪影。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15)蘭花所有的特質(zhì)和秉性,所有的情操和精神,無不鼓舞著我,激勵著我,熏陶著我,給我以戰(zhàn)勝疫情的勇氣和力量,給我迎來春光的意志和信心。
(16)雖然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但是,蘭花開了,明媚的春天來了!
(選自《人民日報》2020年02月10日)(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B
A.這篇文章主要敘寫了幽蘭成為“我”的好朋友,并在“我”居家抗擊“新冠”疫情的日子里,給了我最多的心靈慰藉。
B.文章敘寫了“我”尋蘭、遇蘭的經(jīng)歷時,采用了補敘的手法,使文章更加完整嚴謹。
C.第一自然段的“它的芽兒一直長到五六厘米高,花苞也越來越飽脹,卻就是遲遲不見開花”這一句是環(huán)境描寫,渲染了“我”的焦急心情。
D.文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展現(xiàn)了對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心。
(2)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一樹樹的紅柿子,像掛滿盞盞小燈籠,照著前進的路”這句話的表達效果。
(3)文章以“家有幽蘭”為標題有何妙處?
(4)根據(jù)全文回答作者從蘭花身上感悟到了哪些“仙風道骨的氣質(zhì)”與“清芳自足的品質(zhì)”?
【答案】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2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那些卑微的母親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燒烤,我們剛坐下,就見一個老婦人提著一個竹籃擠過來。她頭發(fā)枯黃,身材瘦小而單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凈。她弓著身,表情謙卑地問:“五香花生要嗎?”彼時,朋友正講一個段子,幾個人被逗得開懷大笑,沒有人理會她的問詢。她于是將身體弓得更低,臉上的謙卑又多了幾分:“五香花生要嗎?……”
②她一連問了幾遍,卻都被朋友的說笑聲遮住。她只好尷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憂愁爬滿了臉龐。我問:“是新花生嗎?怎么賣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說“新花生,三塊錢一包,五塊錢兩包……”我掏了五塊錢,她迅速把兩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會看到那個做保潔的女人。有五十多歲了吧,頭發(fā)灰白,曬得黑紅的臉膛上布滿細密的汗珠,有幾縷頭發(fā)濕濕地貼在臉上。她總是手腳不停地忙碌,在衛(wèi)生間,在電梯口,在過道。她彎著腰用力擦著地,超市里人來人往,她剛擦過的地,馬上就被紛至沓來的腳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馬上回過頭來,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衛(wèi)生間,正好碰到她。她的頭垂得很低,看不到臉上的表情,只看見她的兩只骨骼粗大的手,捏著衣角局促不安地絞來絞去。那雙手是紅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皺,有些地方裂開了口子,透著血絲。她的對面站著一個年輕的男人,看樣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語氣凜凜地訓(xùn)斥:“你就不能小心點?把臟水灑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幾千塊呢,你賠得起嗎?這個月的工資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臉憋得通紅,淚水瞬間涌得滿臉都是。她語無倫次地說:“我兒子讀高三,就等著我的工資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還,行嗎?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幾乎是在低聲哀求了。
⑤逛街回來,遇上紅燈。我們被交通協(xié)管員擋在警戒線外,等待車輛通過。這時,馬路中間正在行駛的車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綠茶瓶子。瓶子里還有半瓶茶,在馬路上骨碌碌轉(zhuǎn)了幾個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車輾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個女人猛地沖過去,幾步跳到馬路中間,探手撿起那個瓶子,迅速塞進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響起一大片汽車尖厲的剎車聲,司機氣急敗壞地沖她嚷:“搶什么搶,不要命了!”
⑥她一邊陪笑著往后退,一邊揚起手中的瓶子沖著我們這邊微笑。我回頭,這才看到,我身后還有一個衣著破爛的男孩兒,也豎著兩根手指在沖她笑。母子倆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個溫暖的磁場,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個貧窮的母親。那個瓶子,不過一兩毛錢,可對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飯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女人。天不亮就滿城跑的送報工,滿面塵土的垃圾工,搖著撥浪鼓收破爛的師傅,被城管攆得到處跑的水果小販……她們身份卑微,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業(yè)業(yè)。她們又無比高尚,為了孩子,胸腔里藏著震驚世界的力量。
⑧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母親!
(1)概括文章所寫的另外兩個事例。
燒烤攤前卑微的老婦人兜售五香花生,不被人重視;
(2)通讀全文,文章標題“那些卑微的母親”中的“卑微”有哪幾層含義?
(3)品析下面的句子。
①她只好尷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憂愁爬滿了臉龐。(從加點詞語含義的角度品味。)
②母子倆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個溫暖的磁場,感染了所有的人。
(4)通讀全文,作者為什么寫這些“卑微的母親”?發(fā)布:2024/12/19 17:30:2組卷:185引用:4難度:0.8 -
2.下列對課文內(nèi)容分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2/20 18:30:1組卷:458引用:7難度:0.7 -
3.閱讀課文《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選段,完成問題。
①以上說待人厚,是葉圣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常常談到寫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說:“寫成文章,在這間房里念,要讓那間房里的人聽著,是說話,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彼@個意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yīng)。譬如近些年來,有不少人是宣揚朦朧的,還有更多的人是順勢朦朧的,對于以簡明如話為佳文的主張,就必付之一笑。而葉先生則主張寫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試念試聽,看像話不像話,不像話,堅決改。葉圣陶先生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寫話風格,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
②在文風方面,葉圣陶先生還特別重視“簡潔”。簡潔應(yīng)該是寫話之內(nèi)的一項要求,這里提出來單獨說說,是因為葉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針對性。他是帶著一些感慨說的:“你寫成文章,給人家看,人家給你刪去一兩個字,意思沒變,就證明你不行。”關(guān)于繁簡,關(guān)于修改,魯迅提到的是字句段。葉圣陶先生只說字,我的體會,一是偏重用語,二是意在強調(diào),精神是可簡就絕不該繁。可是現(xiàn)實呢,常常是應(yīng)簡而偏偏要繁。舉最微末的兩個字為例。一個是“了”,如“我見到老師”,“他坐在前排”,簡明自然,現(xiàn)在卻幾乎都要寫“我見到了老師”,“他坐在了前排”,顯得既累贅又別扭。另一個是“太”,如“吸煙不好”,“那個人我不認識”,也是簡明自然,現(xiàn)在卻幾乎都要寫“吸煙不太好”,“那個人我不太認識”,變得不只累贅,而且違理。像這樣的廢字,刪去不只是意思沒變,而且是變拖沓無理為簡潔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刪,也就無怪乎葉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③在我認識的一些前輩和同輩里,重視語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則,鞠躬盡瘁,葉圣陶先生應(yīng)該說是第一位。上面說的是總的用語方面。零碎的,寫作的各個方面,小至一個標點,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樣認真,不做到完全妥帖決不放松。還記得五十年代早期,他發(fā)現(xiàn)課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個,隨寫者的自由,于是出現(xiàn)這一處是“叫做”,那一處是“叫作”的現(xiàn)象。這不是對錯問題,是體例不統(tǒng)一的問題。葉圣陶先生認為這也不應(yīng)該,必須定個標準,要求全社出版物統(tǒng)一。商討的結(jié)果,定為“行動”義用“做”,“充當”義用“作”,只有一些歷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類仍依舊貫。決定之后,葉圣陶先生監(jiān)督執(zhí)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確的分工。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選段主要寫葉圣陶先生為人寬厚,令人敬重。
B.選段主要寫葉圣陶先生在寫作和用語上的“律己”。
C.選段主要寫葉圣陶先生特別重視寫作要“簡潔”。
D.選段主要寫葉圣陶先生對當時不良文風的感慨。
(2)葉圣陶先生在寫作上的兩點主張是什么?是針對怎樣的不良文風提出來的?
(3)概括選文第③段所寫的葉圣陶先生的“瑣事”,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發(fā)布:2024/12/20 15:30:1組卷:37引用:2難度:0.9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