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閱讀危機是心靈缺氧
①培根曾經(jīng)說,閱讀是一種消遣。從大眾文化的層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國人也是為了消遣才讀書。在被稱為“文化熱”的上世紀80年代,人們印象最深的就是門庭若市的新華書店和各類書攤,閱讀是那個相對匱乏同時也相對悠閑時代的精神消遣。但這種熱情并不專屬于閱讀,而是一種對精神生活豐富性的渴求,隨后以《渴望》為代表的電視連續(xù)劇就以新的形式搶占了人們晚飯后的時光。
②因此,信息時代所謂的閱讀危機多少被夸大了,只不過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傳統(tǒng)的讀書而已。從整體上看,人們的精神生活更豐富了而不是更貧瘠了,獲取知識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閉了。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對報紙的出現(xiàn)憂心忡忡,認為這種快速折損的消耗品將會干擾人們對經(jīng)典閱讀的興趣后來證明他多慮了。
③這么說并不意味著閱讀危機不存在,而是說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達。當我們說自己不讀書時,意思常常是沒有讀書的時間或心情,而不是說無書可讀,這背后是一種時間焦慮。中國社會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漸進入了一個加速奔跑的時代,時間成了稀缺資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時間都碎片化的網(wǎng)絡時代,人在不停的快速切換中,表現(xiàn)得像某種焦慮癥患者。
④因此,閱讀危機的實質是,人們由于缺乏以專注閱讀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圍困的心靈缺氧狀態(tài)。剛看了五分鐘電子書,就被彈出的新聞鏈接吸引了注意力:這一分鐘還在為某一公共事件激憤不已,下一分鐘可能就因為某個段子開懷大笑。照這個趨勢,未來人類的心智結構或將改變,變得像金魚一樣只有7秒鐘的記憶。同時,由于缺乏深度的內心體驗,網(wǎng)絡時代人們的精神氣質開始變得雷同
⑤慢下來,讀讀書,不僅僅以閱讀的名義進行,更應該站在保護一顆健全心靈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機的高度來看待。如果說社會發(fā)展是一匹駿馬,閱讀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應該是駕馭它的韁繩,不應該任由它在我們手上滑落。
——摘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作者認為,真正的閱讀危機是什么?請從原文中找出。
(2)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任寫兩種。
(3)第②段中劃線句子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句話給你怎樣的啟示?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0/5 7:0:1組卷:252引用:6難度:0.8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不求甚解 ①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_____”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后一句話,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后兩句話緊緊相連,交互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tài)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③應該承認,好讀書這個習慣的養(yǎng)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那么,無論說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無意義了。因為不讀書就不了解什么知識,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讀書,這才有起碼的發(fā)言權。真正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慢慢了解書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特別是完全讀懂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誰也不敢這樣自信。而讀書的要訣,全在于會意。對于這一點,陶淵明尤其有獨到的見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會意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都忘記吃了。
④這樣說來,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梢娺@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于勸誡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么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zhí)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⑤列寧就曾經(jīng)多次批評普列漢諾夫,說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而實際上對馬克思的著作卻做了許多曲解。我們今天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也應該抱虛心的態(tài)度,切不可以為都讀得懂,其實不懂的地方還多得很哩!要想把經(jīng)典著作讀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確地用來指導我們的工作,還必須不斷努力學習。要學習得好,就不能死讀,而必須活讀,就是說,不能只記住經(jīng)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須理解經(jīng)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⑥在這一方面,古人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jīng)驗。諸葛亮就是這樣讀書的。據(jù)王粲的《英雄記鈔》說,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學讀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磥碇T葛亮比徐庶等人確實要高明得多,因為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了解問題更全面。
⑦當然,這也不是說,讀書可以馬馬虎虎,很不認真。絕對不應該這樣。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
……
⑧經(jīng)驗證明,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懂得,讀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書讀了前面有許多不懂的地方,讀到后面才豁然貫通;有的書昨天看不懂,過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經(jīng)看懂了,其實不大懂,后來有了一些實際知識,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1)請在第②段橫線上準確填寫《五柳先生傳》中的相關語句。
(2)第⑥段說,“亮獨觀其大略”,請簡要談談你對“觀其大略”的看法。發(fā)布:2024/12/26 23:30:2組卷:0引用:3難度:0.5 -
2.閱讀下文,完成后面小題
學會與自己相處 ①社會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對如何與自己相處。哲學家芝諾曾被問及“誰是你的朋友”。他說:“另一個自我?!睂W會與自己相處,其實就是找到另一個自己--把腳步放慢,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去思考,成為一個能夠充滿智慧的人。
②現(xiàn)實中,有些人習慣于gōngchóu交錯、熙來攘往,一旦一個人獨處就變得快要窒息、難以忍受;一些人有時也想安靜下來給自己“充充電”,思考關于工作或人生的問題,但總是擋不住喧囂與世俗的誘惑,像旋轉的陀螺一般總也停不下來。長此以往,只會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業(yè)績陷入“雙低谷循環(huán)”。
③學會與自己相處,不是追求寂寞、封閉自我,更不是對自身的交往能力設限,而是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祥和安寧,心境變得清澈如水,在沉潛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厮輾v史,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27年,徐霞客寫《徐霞客游記》用了34年,達爾文寫《物種起源》用了27年,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沒有獨處時的思考,這些成就是很難取得的。如今,在一些發(fā)達國家,不少年輕人會選擇給自己安排一個“間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對安靜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規(guī)劃未來。因此,我們在學習與社會打交道的同時,也應學會與自己相處,葆有享受獨處的積極心態(tài)。
④與自己相處,前提是保持高尚的價值追求。有什么樣的人生追求,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選擇。應當自覺校準人生坐標,培養(yǎng)自省、敬畏、慎獨意識,通過對生命的深邃思考、高尚的價值追求,排除外界紛擾對內心的侵襲。提升與自己相處的能力,關鍵在于養(yǎng)成不斷學習的良好習慣。知識是提升修養(yǎng)的精神食糧,應當善于把零星的時間“焊接”起來,以永不滿足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習,不斷用新知識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用知識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虛、意志消沉。激發(fā)與自己相處的智慧,貴在增強直面現(xiàn)實的思辨能力。與自己相處并非與世隔絕、離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獨立,應當以思辨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準現(xiàn)實問題,努力獲得更多規(guī)律性認識。
⑤一個民族,總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學會與自己相處、享受與自己相處,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嘗試。我們與其在喧囂中消耗光陰,不如借助與自己相處延伸生命、蓄積力量。
(1)看拼音寫漢字:
gōng chóu
(2)“學會與自己相處”在文中的意思是
(3)以下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當?shù)奈恢檬?!--BA-->
人生之路,精彩也罷,平淡也罷,總要路過一段段不同的風景。善于與自己獨處,可以說是一種思想境界、能力素養(yǎng),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并 非天然可以習得,需要有針對性地勤加磨礪,不斷鍛造個人的意志品質。
A.①②段之間
B.②③段之間
C.③④段之間
D.④⑤段之間
(4)有人認為第③段中李時珍、徐霞客等人的事例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你認為是否適合?說說你的看法。發(fā)布:2024/11/9 8:0:6組卷:51引用:1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列各題。
間歇性努力,不是真正的努力
蘆屋主人
有個國外的朋友給我介紹了一個客戶,他給我打電話,說客戶想親自過來考察。他還說,你的英文應該很好了吧,記得你以前一直在學。
聽得我慚愧得想找個縫鉆進去。
說起我的學英語之路,那是真的從沒放棄過,直到現(xiàn)在還在學著,算起來,也有十幾年了。
從大學畢業(yè)起,為了提高口語,我報了無數(shù)個培訓班。記得當時白天上班,晚上還頂著呼呼寒風,手上抓著食物,走在人行橋上,匆匆趕去學英語,可以說很努力了。只是后來和健身一樣,總有一段時間會停下來。
如果說沒有一點進步也不是,確實進步了,從以前的入門到現(xiàn)在的初級階段,我能用口語簡單交流了,但這么一點進步居然用了十幾年時間,浪費了多少時間和金錢。
如果,我當初一直堅持下來,每天一點點,哪怕只是每天幾個單詞硬背下來,現(xiàn)在也該有一萬多的詞匯量了。朋友打電話來,我也就能很自豪地馬上答應他了,可惜沒有如果。
真正的努力就是不間斷地、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直到把它做好做精。
(摘自《今日文摘》2019年第11期)
(1)為什么“我慚愧得想找個縫鉆進去”?
(2)同學們圍繞“努力”展開討論,有人認可作者的觀點,有人認為只要努力了就可以。請寫一段文字表明你的觀點并加以闡述。
寫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某種觀點,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發(fā)布:2024/12/6 21:0:1組卷:15引用:5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