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隆  中  對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夭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菼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br />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fù)言?!庇?、飛乃止。
(1)說說你對題目“隆中對”的理解。
(2)讀文章,用文中的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①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標(biāo)是?
②最終的策略目標(biāo)是?
③他主張在內(nèi)政方面應(yīng)遵循的方針是?
④外交方面的方針是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
;等到形勢發(fā)生變化,再兵分兩路出擊:一路是
將荊州之軍以向宛
將荊州之軍以向宛
另一路是
率益州之眾出于泰川
率益州之眾出于泰川
。
(3)諸葛亮提出的對策的核心目標(biāo)是什么?
(4)諸葛亮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了不同的對策,他對下列對象所采取的對策分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此誠不可與爭鋒
此誠不可與爭鋒

②孫權(quán):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

③劉表、劉璋:
奪取、占領(lǐng)
奪取、占領(lǐng)

④諸戎、夷越:
和、撫
和、撫

(5)文末寫了關(guān)羽、張飛不悅和劉備稱“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有何作用?

【考點】治國謀略;內(nèi)容理解
【答案】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將荊州之軍以向宛;率益州之眾出于泰川;此誠不可與爭鋒;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奪取、占領(lǐng);和、撫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23引用:2難度:0.4
相似題
  • 1.比較閱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完成小題。
          (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七里之
     

    ②委而
     

    ③寡助之至,親戚
     

    ④傅說于版筑之間
     

    ⑤必先其心志
     

    ⑥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
     

    (2)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D.入/則無法家/拂士
    (3)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這兩篇選文對你今后的處世為人、學(xué)習(xí)或生活有怎樣的指導(dǎo)意義?

    發(fā)布:2024/12/10 5:0:1組卷:425引用:3難度:0.5
  • 2.文言文閱讀
    【甲】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
          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 愈,尤宜將護(hù),儻遽自放縱,病復(fù)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 ,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蔽赫髟唬骸皟?nèi)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謂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導(dǎo)愈,猶寶將護(hù)。俛|遽自放縱,病復(fù)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儻:倘若。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管夷吾舉于
     

    ②困于心于慮
     

    ③病
     

    ④四夷俱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
     

    ②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
    譯文:
     

    (3)甲文開頭連用六個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開頭運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結(jié)合甲文的觀點,說說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钡脑?。

    發(fā)布:2024/12/27 1:30:1組卷:182引用:10難度:0.5
  • 3.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對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行亂其所為 拂:違背,不順
    B.其筋骨 勞:勞累
    C.益其所不能 曾:增加
    D.管夷吾舉于 士:獄官
    (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舜發(fā)畎畝之中 告之
    B.餓其體膚,空乏 如土石何
    C.膠鬲舉于魚鹽 多助之至,天下順
    D.發(fā)于聲,后喻 去之
    (3)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開篇列舉古代圣賢起于微賤的事例,意在闡述人要成大器,擔(dān)負(fù)重任,必須經(jīng)受磨練。
    B.第②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jīng)受磨煉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煉激發(fā)人的斗志,從反面揭示國家滅亡的原因。
    C.本文最后提出了文中章的中心論點,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不可沉迷于安逸享樂。
    D.本文論證嚴(yán)密,通篇設(shè)喻說理,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論證了中心論點。

    發(fā)布:2024/12/19 22:0:1組卷:112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