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8年,李桓英舍棄國外優(yōu)厚條件,瞞著定居美國的父母,毅然回國投身新中國衛(wèi)生健康事業(yè)。
麻風病歷來是備受歧視的、致殘的“不治之癥”。1978年,57歲的李桓英選擇了從事麻風病防治工作。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李桓英把實驗室“搬到”云南省勐臘縣的麻風村,一干就是十多年。在深入麻風病區(qū)的途中,由于山高路險,道路崎嶇,她曾經兩次翻車、多次落水,一側鎖骨、三根肋骨骨折,可她依然拼搏在麻風病防治一線。工作和生活的艱苦,實驗過程的復雜,曲折,難以言表,她都從容面對,從不叫苦。李桓英開展短程聯合化療之時,許多人反對;但她根據實驗數據堅持認為,該療法符合中國國情,副作用少,節(jié)省的藥品能救治更多人,事實證明她是對的。試點成功后,她又跑遍各級皮膚病防治站,把在試點成功的方案親自教授給防治人員。幾十年來,李桓英嚴謹細致地開展臨床試驗,不斷優(yōu)化治療方案,解決了該領域重大策略和技術上的關鍵問題。她推廣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救治了數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提出的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麻風病“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為我國及全球麻風病防治作出了重大貢獻。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狈Q號。
(1)結合材料,運用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相關知識,分析李桓英為什么能夠取得麻風病防治的成功。
(2)李桓英的先進事跡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精神。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
【考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7引用:4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醫(y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它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yǎng)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要切實把中醫(y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fā)展好、利用好。要充分吸收和發(fā)揚光大中醫(yī)藥防病治病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技術和手段及中藥炮制工藝等。中醫(yī)藥精華體現在不同流派名家的醫(yī)療實踐中,沉淀在歷代經典古籍中。要通過強化中醫(yī)藥精華如經典、名醫(yī)名方的傳承學習,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等。要開展防治重大、難治、罕見疾病和新發(fā)突發(fā)傳染病等臨床研究,加快中藥新藥創(chuàng)制研究。
傳承和發(fā)展中醫(yī)藥文化離不開中醫(yī)臨床。結合材料,運用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原理對此加以說明。發(fā)布:2025/1/1 22:30:1組卷:4引用:2難度:0.3 -
2.“雜交水稻覆蓋全球”是袁隆平的一個夢想,他曾說:“全世界有一億六千萬公頃的稻田,如果其中有一半稻田是雜交稻,每公頃增產兩噸算,可以增產一億六千萬噸糧食,能多養(yǎng)四到五億人。中國的水稻將為人類的糧食安全作出貢獻?!钡s交水稻的培育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yōu)勢”,這曾是學界的普遍共識。真是這樣嗎?袁隆平沖破傳統學術觀點的束縛,義無反顧地選擇攻關水稻雜交優(yōu)勢利用。從1964年開始,他帶著學生,在稻田里從尋找天然雄性不育株入手,用“三系”法研究雜交水稻。他舉著放大鏡,一壟壟、一行行,終于在第十四天發(fā)現了第一株雄性不育株;此后,他帶領助手用上千個水稻品種進行了3000多次試驗。直到1970年才打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突破口。1973年,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如今,幾代年輕的科學家已經逐漸接過種業(yè)振興的擔子,繼續(xù)攻堅在一塊塊水稻試驗田中。
(1)結合材料,分析在雜交水稻的培育過程中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2)上述材料對我們追求真理有什么啟示?發(fā)布:2025/1/1 22:0:2組卷:31引用:6難度:0.3 -
3.2020年7月31日10時48分,習近平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志著北斗“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圓滿完成,北斗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年來,44次發(fā)射,中國先后將4顆北斗試驗衛(wèi)星,55顆北斗二號、三號組網衛(wèi)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組網,為世界貢獻全球衛(wèi)星導航的“中國方案”。400多家單位、30余萬科技人員團結奉獻、敢打硬仗、接續(xù)奮斗、集智攻關,攻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 余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余種器部件國產化研制,實現北斗三號衛(wèi)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北斗人多年潛心研究,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夜以繼日的科研攻關,無數次外場測試試驗,面對一個個問題,不斷提出想法,再驗證,再推翻,一點點向前推進,終于在北斗這一國家重大戰(zhàn)略任務的攻關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系列成果。
材料二:上世紀60年代,我國開始衛(wèi)星導航與定位研究。1994年,我國開始獨立自主研制衛(wèi)星導航系統。2000年,北斗一號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該系統采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通信服務;2012年,北斗二號系統建成,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qū)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建成并正式開通,在繼承北斗有源服務和無源服務兩種技術體制的基礎上,該系統能夠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服務、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2035年,我國將建成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北斗還將與新一代通信、區(qū)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速融合,由此產生的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新經濟將不斷涌現。
(1)結合材料一,運用認識論知識,說明北斗團隊是如何追求真理的。
(2)結合材料二,分析我國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的建設過程是如何體現辯證法的總特征的。發(fā)布:2025/1/1 22:30:1組卷:4難度:0.3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