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利瑪竇(公元1552年-1610年)生于意大利中部馬切拉塔城的貴族家庭,1571年進耶穌會修道,受同會前輩方濟沙威略精神感召來華傳教。為準備赴中國傳教,利氏至葡萄牙念大學攻讀法律、哲學、數(shù)學,再從里斯本經(jīng)印度抵達中國。當時耶穌會遠東視察員范禮安對中國與日本的傳教工作,采取更符合基督徒精神的適應策略,而非對美洲異教徒的征服政策。利氏服膺修會傳教策略,對文明古國的知識與道德敬佩有加,把基督精神融入中華文化成為其一生的志業(yè)。
明末外國人在中國不得自由通行,利氏于1582年抵達澳門,后隨葡萄牙商人船只赴廣州,翌年在另一位耶穌會士羅明堅領導下到達當時兩廣的省會肇慶,在該處住下并學習中文。利氏于1595年首次抵達南京,并于1598年到達北京,1601年(萬歷二十八年)獲準在北京久住。利氏在北京工作直到1610年去世,身后獲得神宗皇帝褒獎,賜地安葬于北京,成百上千的信眾參加了葬禮,其中有官員徐光啟和李之藻,他們是利氏的生前好友,還有其他官員和教外之人敬獻花圈和唁詞,其中不乏高層人士,他們視利瑪竇為一位德高、正直、博學的非凡之人。
--摘編自[美]夏伯嘉著(向紅艷李春圓譯)《利瑪竇--紫禁城里的耶穌會士》(1)根據(jù)材料,概括利瑪竇在中國傳教的方式。
(2)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對利瑪竇作簡要評價。
【考點】中西方文化交流;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3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如圖是在一座非洲陵墓中發(fā)現(xiàn)的產(chǎn)于15世紀的瓷器,瓷器上的圖案帶有鮮明的中國國畫特點。該瓷器最有可能出土于非洲哪個國家( )
發(fā)布:2024/12/13 5:0:3組卷:5引用:1難度:0.6 -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澳門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16世紀80年代到19世紀初,特別是17-18世紀,許多歐洲傳教士跟隨商船來到澳門,其中一些人后來進入內(nèi)地。他們集中在東亞最早的西式學校圣保羅學院培訓,學習中文鉆研中國文化。按來澳先后排列,他們撰寫或翻譯的著作如下:國別 中文姓名 著作或譯作 意大利 利瑪竇 譯《幾何原理》等,著《西琴八曲》 西班牙 龐迪我 著《人類原始》《四大洲地圖》等 意大利 艾儒略 著《萬物真理》《幾何要法》等 葡萄牙 謝務祿 著《中國通史》《字考》 德國 湯若望 著《西洋測歷法》遠鏡說》渾天儀說》《秦疏四卷》等 波蘭 卜彌格 著《中國植物》《醫(yī)論》等 比利時 柏應理 譯《大學》《中庸》論語》 比利時 南懷仁 著《坤輿圖說》《西方紀要》等 法國 馬若瑟 著《易經(jīng)》,譯元曲《趙氏孤兒》 發(fā)布:2024/11/2 8:0:1組卷:1引用:3難度:0.5 -
3.從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歐洲傳教士將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他們用拉丁文翻譯了“四書”“五經(jīng)”等著作,多位18世紀的歐洲啟蒙思想家也從這些譯本中汲取思想因素。這表明( ?。?/h2>
發(fā)布:2024/10/24 9:0:2組卷:1引用:2難度:0.5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