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知識點(diǎn)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diǎn)列表

>
<
更多>>
已完結(jié)
一課一練 基礎(chǔ)鞏固 教材同步
瀏覽次數(shù):163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已完結(jié)
熱點(diǎn)預(yù)測 中考復(fù)習(xí)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976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2571.綜合性學(xué)習(xí)
    學(xué)校組織“字詞乾坤”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活動,共同感受漢語魅力。
    活動一:【辨字形】
    在學(xué)校漢字聽寫大賽中,部分同學(xué)分不清“噪”“燥”“躁”這三個形近字。請你參考示例,從漢字構(gòu)造的角度,任選一個來幫助他們辨析。
    示例:噪,可組詞為“噪音”,意思與“口”有關(guān),可理解為發(fā)出嘈雜的聲音。
    我選
     
     

    活動二:【解詞義】
    請結(jié)合具體語境,給下列句子中的“爆”字選擇不同的義項(xiàng)。
    “爆”字新解:A、出乎意料地發(fā)生     B、突然     C、到了極點(diǎn)
    (1)在中國男隊(duì)艱難而精彩地衛(wèi)冕男團(tuán)冠軍后,“馮喆小胖”一夜爆紅網(wǎng)絡(luò)。
     

    (2)這個在水中驍勇驚人的大男孩孫楊,臺下卻是正太一枚!發(fā)布會上舌戰(zhàn)外
    國眾記者,也是可愛到爆。
     
    。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3引用:1難度:0.8
  • 257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yùn)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乙】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fù)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注釋:①窮發(fā):指不毛之地。②斥鴳:chì yàn一種小鳥,飛不到一尺高。
    (1)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
    怪者也
     

    以六月息者也
     

    云氣,負(fù)青天
     

    ④且南冥也
     

    (2)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怒 彼且奚適也
    B.翼若垂天 窮發(fā)
    C.不知幾千里也 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
    D.化而 不足外人道也
    (3)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是鳥也,海運(yùn)則將徙于南冥。
    ②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4)文中大鵬和斥鴳的形象,你喜歡哪一個?請說明理由。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7引用:1難度:0.5
  • 2573.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小題。
    【甲】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jiān),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宋濂)
          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shí)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遍g召問郡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敝魇?sup>④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此誹謗非法?!眴栧ィ瑢υ唬骸氨吮M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奔榷塾[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zé),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br />(選自《明史?宋濂傳》)【注釋】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饌(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職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惡(wū):疑問代詞,加強(qiáng)反問語氣。類似于“怎么,哪里”。
    (1)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的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每假借于藏書家/具答
    B.立侍左右/主事茹太素上書萬
    C.與客飲/予求古仁人之心
    D.濂具實(shí)對/皆美于徐公
    (2)將選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②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彼 盡 忠 于 陛 下 耳 陛 下 方 開 言 路 惡 可 深 罪。
    (4)請結(jié)合【乙】文分析宋濂具有哪些可貴的品質(zhì)。
    (5)【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書借給宋濂的原因是:
     
    ;【乙】文中,宋濂只列舉好的大臣的原因是:
     
    。(均用原文作答)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19引用:1難度:0.5
  • 257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內(nèi)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r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字;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蹄懯?,彰示來者。
    (選自元結(jié)《右溪記》)[注]①道州:州名。②營溪:河流名。③人間:與前文“山野”對應(yīng),指有居民的地方。④俾(bǐ):使。⑤元結(jié)(719~772),唐代文學(xué)家,曾兩度出任道州刺史,后因不愛官場生活而棄官歸田。
    (1)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漁人甚異 又?jǐn)?shù)刀斃 (《狼》)
    B.見漁人,大驚 去后至 (《陳太丘與友期行》)
    C.置州已來 不知人之樂 (《醉翁亭記》)
    D.溪在州右 士卒多用者 (《陳涉世家》)
    (2)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
    C.徘徊溪上,為之悵然
    D.親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的句子。
    ①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②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4)請結(jié)合甲文說一說,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狀態(tài)是怎樣的?
    (5)甲乙兩文都描寫了自然景色,分別表達(dá)作者對現(xiàn)實(shí)社會怎樣的情感?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133引用:1難度:0.3
  • 2575.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問題。
    (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桃花源記》)(二)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逼渥孕蛉绱?,時人謂之實(shí)錄。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醉,則大適融然。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節(jié)選自《晉書》)[注]:①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②畜:同“蓄”。③弦徽:琴弦和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標(biāo)志。
    (1)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通:交錯相通
    B.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更不必說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絕境:沒有出路的境地
    D.后遂無問津 問津:探詢渡口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3)短文(一)中桃花源人為什么要對漁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4)從(一)(二)兩個語段可以看出,陶淵明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diǎn)?他有著怎樣的社會理想?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14引用:1難度:0.7
  • 2576.閱讀下列甲乙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②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      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shí)。考淵明所記,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則漁人所見,似是其子孫,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舊說南陽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飲其水,皆壽,或至百二三十歲。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見五世孫者。道極險遠(yuǎn),生不識鹽醯(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龍蛇,飲其水,故壽。近歲道稍通,漸能致五味,而壽益衰,桃源蓋此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常意天壤間若此者甚眾,不獨(dú)桃源。
    (選自蘇軾《和陶桃花源并引》)(1)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②便還家(
     

    至百二三十歲(
     

    ④近道稍通(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②常意天壤間若此者甚眾,不獨(dú)桃源。
    (3)甲文中,作者筆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現(xiàn)在哪里?(用自己的話概況)
    (4)歷代附會《桃花源記》的情況很多,其中有把桃花源說成神仙居住的境地的。蘇軾在《和陶桃花源并引》中認(rèn)為這種說法是
     
    。(用選文中的原句回答)
    (5)乙文中,作者舉了“南陽菊水”和“青城山老人村”的事例,是為了說明什么?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324引用:4難度:0.7
  • 2577.下列句子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xiàng)是( ?。?/h2>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15引用:4難度:0.9
  • 2578.從下列選項(xiàng)中選出和例句中加點(diǎn)意義相同的一項(xiàng)。
    (1)例: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歐陽修《賣油翁》)
     

    A.眾菩薩獻(xiàn)畢。請如來明示根本,指解源流。(吳承恩《西游記》)
    B.周進(jìn)他說這樣話,倒不同他讓了,竟僭著他作了揖。(吳敬梓《儒林外史》)
    (2)例:公孫衍、張儀豈不大丈夫哉?(孟子《富貴不能淫》)
     

    A.眾人見晁蓋如此志誠,盡皆歡喜。(施耐庵《水滸傳》)
    B.獻(xiàn)帝泣曰:“朕被二賊欺凌久矣!若得誅之,為大幸!”(羅貫中《三國演義》)
    (3)例:佛印類彌勒,祖胸露乳,矯首昂視。(魏學(xué)《核舟記》)
     

    A.喚李催、郭汜領(lǐng)兵五百,圍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盡皆誅。(羅貫中《三國演義》)
    B.老和尚見說,滿心歡喜,卻才揩了眼淚道:“好,好,好!此計妙!”(吳承恩《西游記》)
    (4)例: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答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A.故特小酌邀兄到敝齋一飲,不知可納芹意否?”雨村聽了,并不推辭。(曹雪芹《紅樓夢》)
    B.行者見說,喚山神、土地,同來見了三藏,言前事。(吳承恩《西游記》)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30引用:2難度:0.7
  • 2579.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下列加點(diǎn)詞古今意義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妻子邑人 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指男子的配偶
    B.大道之行也 古義: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義:寬闊的道路
    C.來此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極其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D.女有 古義:女子出嫁 今義:返回,回到原處
    (2)解釋句中加點(diǎn)的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②便還家
     

    來問訊
     

    ④盜竊亂賊而不
     

    仿佛若有光
     

    ⑥故人不獨(dú)其親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請分別寫出出自【甲】文和【乙】文的一個成語。
    (5)【甲】文中描繪的“世外桃源”和【乙】文中闡述的“大同社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10引用:1難度:0.8
  • 2580.文言文閱讀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凡八百里,始得靈壁張氏之園于汴之陽。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為巖阜.蒲葦蓮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檜柏,有山林之氣;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tài)華堂廈屋,有吳蜀之巧。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yǎng)。果蔬可以飽鄰里,魚鱉筍茹可以饋四方之客。
          (節(jié)選自蘇軾《靈璧張氏園亭記》)
    [注釋]①靈壁:即今安徽靈壁縣。張氏之園:為宋仁宗時殿中丞張次立的莊園。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陂池:池塘。④巖阜:假山。⑤芡(qiàn):水生植物。⑥富:豐饒的物產(chǎn)。
    (1)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字
    通人                       ②便還家
    得靈壁張氏            ④汴之余浸
    (2)翻譯下列句子
    ①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
    ②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蓊然以深。
    (3)用“/”為乙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斷三處)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tài)華堂廈屋有吳蜀之巧
    (4)請用一句話分別概括甲文和乙文的主要內(nèi)容。
    甲文:
     

    乙文:
     

    (5)聽了漁人的講述,桃花源里的人為什么“皆嘆惋”?
    (6)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應(yīng)該如何看待作者筆下的世外桃源?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14引用:2難度:0.7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