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8-2019學(xué)年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職業(yè)中專學(xué)校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20 4:30:5

一、基礎(chǔ)知識及運用。(18分,每小題18分。)

  • 1.(1)驚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俏俏,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有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  )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短巷,雨里風(fēng)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臺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里來的。不過那—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天卷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dān)。不能撲進她懷里,被她的裙邊掃一掃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2)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nèi)?,只要倉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dāng)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滿足?翻開一部《辭源》或《辭?!罚鹉舅鹜?,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nèi)f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雷電霹,駭人的霜雪云霞,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臺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3)雨打在樹上和瓦上,韻律都清脆可聽。尤其是( ?。┣迷谖萃呱?,那古老的音樂,屬于中國。王禹的黃岡,破如的大竹為屋瓦。據(jù)說住在竹樓上面,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而無論鼓琴,詠詩,下棋,投壺,共鳴的效果都特別好。這樣豈不像住在竹和筒里面,任何細脆的聲響,怕都會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過敏吧。
          (4)雨天的屋瓦,浮漾濕濕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于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 ?。┣О甑耐呱?,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  )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跋掠炅恕?,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shù)的黑鍵啊灰鍵,把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節(jié)選自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
    (1)語段中加點的字,讀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驚zhé 短巷xiàng
    B.天卷來mí jié
    C.如chuán 滂滂沱沱páng
    D.雷電霹báo 午shǎng
    (2)語段中加橫線的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料料俏俏
    B.淅淅瀝瀝
    C.凄凄切切
    D.孺慕之情
    (3)依次填入語段中括號內(nèi)的詞語,最恬當(dāng)?shù)囊豁検?
     

    A.瀟瀟 潺潺 鱗鱗 鏗鏗
    B.瀟瀟 鏗鏗 鱗鱗 潺潺
    C.潺潺 鏗鏗 片片 瀟瀟
    D.瀟瀟 鏗鏗 片片 潺潺
    (4)語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標(biāo)點符號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B.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C.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滿足?
    D.據(jù)說住在竹樓上面,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而無論鼓琴,詠詩,下棋,投壺,共鳴的效果都特別好。
    (5)下列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A.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dāng)必然長在。
    B.神州的天顏千變?nèi)f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雷電霹雹,駭人的霜雪云霞,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臺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C.這樣豈不像住在竹和筒里面,任何細脆的聲響,怕都會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過敏吧。
    D.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shù)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6)下列對作家、作品及體裁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余光中——臺灣詩人——《鄉(xiāng)愁》——詩歌
    B.艾青——現(xiàn)代詩人——《我愛這土地》——詩歌
    C.曹禺——現(xiàn)代劇作家——《王昭君》——歷史劇
    D.蘇軾——南宋文學(xué)家——《赤壁懷古》——豪放詞

    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文言文閱讀。(18分)

  • 2.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
    登高
    【唐?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下列對詩句中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渚清沙白鳥飛回”中的“回”字解釋為回旋。
    B.“百年多病獨登臺”的“百年”暗指作者年老。
    C.“潦倒”在本詩中指作者的生活困頓、衰頹。
    D.“新?!笔且驗樽髡弋?dāng)時正因病戒酒。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首聯(lián)精選意象,多角度寫景,既寫出了深秋時節(jié)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發(fā)了凄涼、孤寂之情。
    B.頷聯(lián)氣象雄渾,境界開闊,為頸聯(lián)、尾聯(lián)抒發(fā)情感創(chuàng)設(shè)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個人的痛苦在這個背景下顯得分外渺小,倍添悲涼。
    C.頸聯(lián)中“悲”是全詩的詩眼,它集中表達了詩人在全詩中蘊蓄的復(fù)雜情感,詩歌所抒之情纏綿悱惻,動人心弦。
    D.詩歌前半部分寫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選景,寓情于景,情與景渾然一體,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憂國傷時之情。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王李生論善學(xué)者      王生好學(xué)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xué),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xué)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xué)而不思則罔’,蓋學(xué)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zé)o所成,何以謂之善學(xué)也?”王生益慍,不應(yīng)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xué)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余一言未盡,而君變色以去。幾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擇善學(xué)者所應(yīng)有邪?學(xué)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
    (1)下列句中加點的字釋義不準(zhǔn)確的一項是
     

    A.謂君不善學(xué)。 或:或者
    B.迨年事蹉跎。 蹉跎:時光白白流逝
    C.君但之而不思之。 志:記住
    D.王生益 慍:惱火、生氣
    (2)與“蓋學(xué)貴善思”中的“貴”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孔子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B.漁人甚之。
    C.夫善學(xué)者不下問。
    D.秦王恐壁。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夫善學(xué)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

    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五、應(yīng)用文寫作

  • 9.請為ΧΧ學(xué)校學(xué)生會擬一則召集班干部開會的通知。
          要求:①具體內(nèi)容自擬;②要素齊全,格式規(guī)范;③行文不得透露與考生相關(guān)的信息。

    組卷:3引用:4難度:0.6

六、作文(40分)

  • 10.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目光是有力量的,因為他可以直視心靈。目光是會震撼人的,耶穌基督的目光、圣雄甘地的目光、馬丁?路德?金的目光、特麗莎修女的目光、魯迅的目光……我們也許從來沒有機會和這樣的目光對視,但我們的心靈分明感到灼熱的溫度。
          根據(jù)上述文字,以“目光”為主題詞,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組卷:1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