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貴州省貴陽市三新改革聯(lián)盟校高二(上)月考歷史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10/2 0:0:1
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題3分,共48分)
-
1.西周金文中的“伯”作為稱謂,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作為貴族男子的排行,與仲、叔、季經(jīng)常作為同家族內部兄弟之間的稱呼;二是作為諸侯或采邑主的爵稱。如圖是伯由“排行”到“爵稱”的大致軌跡。這過程體現(xiàn)了( ?。?br />
組卷:28引用:14難度:0.5 -
2.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依“山川形便”,將全國分為十道監(jiān)察區(qū),委派監(jiān)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監(jiān)察,代表中央對地方官吏進行糾察和黜陟。這些監(jiān)察官一般品秩比較高,而且經(jīng)過認真挑選,然后才委以重任。這一作法旨在( ?。?/h2>
組卷:5引用:1難度:0.6 -
3.行省的職掌在忽必烈時期主要是錢糧、戶口、屯種、刑獄等民政事務。成宗即位后,行省還具有了領本省軍隊的權力。行省在權力行使上要受到中書省乃至樞密院的節(jié)制。沒有中書省和樞密院轉發(fā)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得調動軍隊。這表明元朝( ?。?/h2>
組卷:3引用:1難度:0.8 -
4.美國1787年憲法設置了具有雙重目的的兩院制代議制度,以眾議員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機關;以參議院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極端的機關。這一設置( ?。?/h2>
組卷:50引用:8難度:0.5 -
5.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的《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正式規(guī)定邊區(qū)參議會實行“三三制”原則。共產(chǎn)黨員必須與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辦,獨斷專行。按照這一原則,各根據(jù)地先后通過民主選舉建立臨時參議會和政府機關。這反映出(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6.希臘伯里克利時期民主政治得到了極大發(fā)展。首先,戰(zhàn)神山議事會的政治權力被完全剝奪分給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和陪審法庭。至此,反映富人貴族特權的戰(zhàn)神山議事會已沒有了任何實際權力,雅典民主政治中的非民主成分被徹底清除。再次,為了鼓勵貧苦公民積極參加城邦政治,伯里克利還實行了公薪制,給各類公職人員和陪審人員發(fā)放一定的生活津貼。公民的政治權利得到了制度和物質的雙重保障,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這表明( ?。?/h2>
組卷:5引用:1難度:0.8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共52分)
-
18.論述題。
“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男夫年八十及篤疾、婦人年六十及廢疾者并免”;“叛者,身得斬罪,妻、子仍流二千里。若唯有妻及子年十五以下合贖,婦人不可獨流,須依留住之法,加杖、居作……在室之女,不在配限”;“造畜者雖會赦,并同居家口及教令人,亦流三千里。(八十以上、十歲以下及篤疾,無家口同流者,放免)”。
——《唐律疏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guī)范社會行為、調節(jié)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有其地位和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中的講話閱讀材料,結合所學,以“德治與法治的關系”為主題進行分析闡述。(要求:論題應圍繞主題且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組卷:2引用:1難度:0.5 -
19.材料分析題
材料一:中國先秦至明清選官制度時期 選官制度 先秦 世卿世祿制 秦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漢 察舉制、征辟制 魏晉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明清 科舉制
明宣宗開始實行各直省鄉(xiāng)試按定額錄取、會試分卷區(qū)按比例錄取制度;清代又進而實行鄉(xiāng)、會試皆按直省定額錄取制度。而無論鄉(xiāng)試解額,還是會試定額,都體現(xiàn)了對邊遠落后地區(qū)的照顧。清政府在治理邊遠土司地區(qū)的過程中,也推行了科舉制。由此保證了對邊遠落后地區(qū)人才的選拔、促進了這些地區(qū)文化教育的發(fā)展,而且通過不斷將上層人士和知識分子吸納進官僚隊伍,顯著提升和加強邊遠落后地區(qū)對中央的向心力,有利于鞏固和促進統(tǒng)一。
為提高考生的儒學素養(yǎng),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王安石對科舉進行改革,變詩賦取士為經(jīng)義、論、策取士,盡管此后仍有一定反復,但至元代,以經(jīng)義、論、策取士就完全定型了。這不僅對培養(yǎng)和選拔“經(jīng)世致用”的綜合性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促進儒家文化傳播與普及具有重要意義??婆e制以考試內容為導向,把以儒學為主的主流文化持續(xù)不斷地輸送和普及到全國各地,促進了邊疆和僻遠地區(qū)的文化進步和社會發(fā)展,增強了文化認同。
——郭培貴《科舉制及古代國家治理之啟示》(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從選官的標準和方式兩個角度概括古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趨勢。
(2)據(jù)材料及所學,試從國家治理角度分析科舉制對古代社會的意義。組卷: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