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壽一中南校區(qū)高二(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1/8 2:30:1

一、選擇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8分)

  • 1.西周時期,燕國青銅銘文風格起源于晚商金文和西周金文,且以周金文為主脈。東周時,燕系金文發(fā)展出以“簡率、質(zhì)直”為特征的北方風格,在當時文字中獨成一脈。燕系金文的這一變化折射出東周時期( ?。?/h2>

    組卷:6引用:6難度:0.6
  • 2.《荀子?富國》中說: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畝,刺草殖谷,多糞肥田,是農(nóng)夫眾庶之事也。守時力民,進事長功,和齊百姓,使人不偷,是將率之事也。這說明荀子強調(diào)(  )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3.韓非子在《顯學》中說:“是故力多則人朝,力寡則朝于人,故明君務力”。在《飭令》中說:“故國力多,而天下莫之能侵也”。這體現(xiàn)出韓非子主張( ?。?/h2>

    組卷:2引用:4難度:0.7
  •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提出“克己復禮”,老子提出“無為而治”,墨子宣揚“兼愛非攻”,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這些主張的著眼點都在于( ?。?/h2>

    組卷:28引用:30難度:0.6
  • 5.在對待天人關系問題上,孔子重人事,輕鬼神;孟子、荀子分別主張“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韓非子主張無神論;墨子提出人定勝天的“非命”觀點。這表明當時( ?。?/h2>

    組卷:41引用:81難度:0.9
  • 6.與孟子和荀子將性善與性惡對立不同,董仲舒主張“性未善”,認為“天生民性,有善質(zhì)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袷芪茨苌浦杂谔?,退受成性之教于王?!倍偈嬗^點旨在( ?。?/h2>

    組卷:12引用:3難度:0.7
  • 7.中國古代綜合性臨床書籍多于基礎。迄今為止,《內(nèi)經(jīng)》類及相關注釋、??睍?00多種,而臨床各科書達數(shù)千種之多。這說明中國古代醫(yī)學( ?。?/h2>

    組卷:7引用:2難度:0.7
  • 8.757年,李白作詩《永王東巡歌》,在永王割據(jù)失敗后被捕入獄。因郭子儀等人以天下動蕩、不宜大動干戈為由為他求情,免于一死,流放夜郎。兩年后,朝廷因旱災大赦天下,李白得以重獲自由身,從長江一路疾馳而下,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早發(fā)白帝城》。這體現(xiàn)了唐朝( ?。?/h2>

    組卷:4引用:14難度:0.6
  • 9.宋代盛行婚姻論財,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評。南宋理學家張械認為,“婚姻結(jié)好,豈為財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風俗”。還有理學家強調(diào)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這反映了當時理學家(  )

    組卷:360引用:56難度:0.6

二、解答題(共3小題,滿分52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材料 歷史解釋
    這三種發(fā)明(印刷、火藥和磁石)已經(jīng)在世界范圍內(nèi)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zhàn)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難以數(shù)計的變化來。
    --培根《新工具》
    (1)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傳播到歐洲,對歐洲新興資產(chǎn)階級戰(zhàn)勝封建勢力,推翻封建制度產(chǎn)生重大作用,推動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zhuǎn)型。
    伏爾泰終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國的孔子。伏爾泰認為孔子是用道德的說服力來影響別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熱和個人崇拜。伏爾泰以中國文化來抨擊歐洲宗教的黑暗和專制,并大聲感嘆:“我們不能像中國人一樣,真是大不幸!”
     
    1895年,嚴復選譯了《進化論與倫理學》,命名為《天演論》,宣揚人類同樣適用“進者存而傳焉,不進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國工業(yè)建設會認為“建設我新社會,以競勝爭存,而所謂產(chǎn)業(yè)革命者,今也其時矣”。 (3)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近代中國知識分子以進化論作為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思想武器,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推動了近代中國救亡圖存運動的開展。
    正是靠著一批留學生、一批精通外文又心甘情愿獻身革命的知識分子翻譯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宣傳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經(jīng)驗才被傳入并融化進中國革命實踐,中國大眾的思想覺悟和政治意識才得以迅速提高,給中國革命帶來了新的火種。
    --摘編自《從跨文化傳播視角看翻譯的功能》
     
    參照如表中的(1)(3),結(jié)合所學知識完成(2)(4)的陳述。

    組卷:1引用:3難度:0.4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延平四賢,又稱“閩學四賢”,是指兩宋時期崛起于福建南劍州(今南平),道統(tǒng)相繼、學術思想一脈相承的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四位理學大儒?!伴}學四賢”是上承洛學(北宋洛陽以程顥、程頤兄弟為首的學派),下創(chuàng)閩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們以孔孟思想為核心,批判地繼承佛道思想,集理學之大成,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福建在宋代以來,被時人譽為“東南全盛之邦”,且有“海濱鄒魯”之稱。這固然是南宋政治、經(jīng)濟、文化重心南移所致,但與“閩學四賢”創(chuàng)立閩學及其學術教育實踐,吸引眾多學者不遠萬里入閩,也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廣泛建立書院,聚徒講學,對推動教育的下移和中國書院制度的建立和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閩學四賢”尚習行講義氣,注重人格的自我完善。在兩宋民族矛盾尖銳的當下,他們都力主抗金并積極宣傳,形成巨大的社會影響,彰顯出深沉的民族氣節(jié)。這種氣節(jié)隨著朱熹理學的廣泛傳播,內(nèi)化為中華民族性格中熠熠生輝的一部分。
    注:朱熹因在福建講學,弟子多為福建人,形成的學派世稱“閩學”。
    --摘編自胡鳳俤《試論延平四賢稱謂演變及其文化內(nèi)涵與影響力》(1)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閩學四賢”開創(chuàng)閩學的背景。
    (2)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閩學四賢”的重要貢獻。

    組卷:5引用:5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