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北京市延慶區(qū)高一(上)期末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0道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選出。每小題3分,共30分)

  • 1.下列屬于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的是( ?。?/h2>

    組卷:176引用:7難度:0.8
  • 2.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共點力,一個力的大小是5N,另一個力的大小是8N,它們的合力可能是( ?。?/h2>

    組卷:109引用:2難度:0.8
  • 3.一本書靜止在水平桌面上( ?。?/h2>

    組卷:63引用:2難度:0.7
  • 4.教科書中這樣表述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其中“改變這種狀態(tài)”指的是改變物體的( ?。?/h2>

    組卷:217引用:4難度:0.8
  • 5.利用彈簧可以測量物體的重力。將勁度系數(shù)為k的彈簧上端固定在鐵架臺的橫梁上。彈簧下端不掛物體時,測得彈簧的長度為x0.將待測物體掛在彈簧下端,如圖所示。待物體靜止時測得彈簧的長度為x1,測量中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則待測物體的重力大小為( ?。?/h2>

    組卷:103引用:6難度:0.7
  • 6.如圖所示,在甲圖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動,則木箱此時受到的靜摩擦力大小為f1;在乙圖中,小孩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動,則木箱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為f2;在丙圖中,小孩把木箱推動了,若此時木箱與地面間摩擦力大小為90N,木箱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200N,則木箱與地面間動摩擦系數(shù)為μ.則f1、f2、μ依次為(  )

    組卷:99引用:3難度:0.9
  • 7.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將彈簧測力計A掛于固定點P,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彈簧測力計B的掛鉤處系一細線,把細線的另一端系在彈簧測力計A下端細線上的O點處,手持彈簧測力計B水平向左拉,使O點緩慢地向左移動,且總保持彈簧測力計B的拉力方向不變.不計彈簧測力計所受的重力,兩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均不超出它們的量程,則彈簧測力計A、B的示數(shù)FA、FB的變化情況是( ?。?/h2>

    組卷:326引用:6難度:0.9

四、計算論證題(共6道小題,共41分)解題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演算步驟和答案。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 20.如圖所示,一個質(zhì)量m=1kg的物塊,在F=5N的拉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沿水平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拉力方向與水平方向夾角θ=37°,物塊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計算時取sin37°=0.6,cos37°=0.8,g=10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1)物塊運動的加速度a的大??;
    (2)物塊從靜止開始運動時間t=10s后撤去F,求物塊還能運動多遠?
    (3)在撤去F后物塊繼續(xù)運動的某一瞬間,假如物塊受到的重力突然消失,請判斷接下來物塊的運動狀態(tài)怎樣?并請說明理由。

    組卷:73引用:1難度:0.5
  • 21.如圖所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在距地面某一高度時,啟動減速降落傘裝置開始做減速運動。當返回艙的速度大約減小至v=10m/s時,繼續(xù)勻速(近似)下降。當以這個速度一直降落到距離地面h=1.1m時,立刻啟動返回艙的緩沖發(fā)動機并向下噴氣,艙體再次做減速運動,經(jīng)歷時間t=0.2s后,以某一安全的速度落至地面。
    (1)若最后的減速過程可視為豎直方向的勻減速直線運動,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a.這一過程中返回艙加速度a的大小和方向;
    b.這一過程中返回艙對質(zhì)量m=60kg的航天員的作用力F的大小。
    (2)事實上,空氣阻力不僅跟物體相對于空氣的速度有關,還跟物體的橫截面積有關。實驗發(fā)現(xiàn):在一定條件下,降落傘在下落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f與傘的橫截面積S成正比,與其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為一確定的比例系數(shù))。假設返回艙質(zhì)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
    a.請在圖中定性畫出返回艙在打開降落傘以后至啟動緩沖發(fā)動機之前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
    b.為了保證安全可適當減小返回艙做勻速(近似)下降階段時的速度,請根據(jù)以上信息推導返回艙做勻速(近似)下降階段時速度的表達式并分析說明可以通過改變哪些設計(量)來實現(xiàn)。(提出一種可行的方案即可)

    組卷:104引用:3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