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三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
發(fā)布:2024/9/23 4:0:8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0題,每題3分,共60分。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
1.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并于15時54分與距地400千米的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如因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讀圖,完成8~10題。
中國空間站所處的最低一級天體系統(tǒng)是( ?。?/h2>組卷:0引用:0難度:0.70 -
2.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并于15時54分與距地400千米的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如圖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
中國空間站會受到諸多來自太空的威脅,其中人類難以預防的是( ?。?/h2>組卷:0引用:0難度:0.60 -
3.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wèi)星“羲和號”(如圖)在軌成功運行10個月后,于2022年8月31日正式公布成果——國際首次獲得空間太陽Hα波段光譜掃描成像以及在軌獲取太陽Hα譜線、SiI譜線和Fel譜線的精細結構。Hα譜線是太陽活動在太陽低層大氣中響應最強的譜線,對其探測的成果顯著提高我國在太陽物理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據(jù)此完成3~5題。
根據(jù)所學推測,太陽低層大氣主要包括( )組卷:2引用:0難度:0.70 -
4.“夸父計劃”是我國繼“嫦娥計劃”后又一重要的空間探測計劃。該計劃主要是針對太陽活動進行監(jiān)測,幫助科學家深入研究日地空間環(huán)境,為災害性空間環(huán)境預報提供觀測數(shù)據(jù)。該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距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連線上設置一顆衛(wèi)星,用來全天候監(jiān)測太陽活動的發(fā)生及其伴生現(xiàn)象。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當太陽活動增強時,給該衛(wèi)星正常工作帶來的影響最主要是( )組卷:3引用:0難度:0.50
二、綜合題(本題共3題,共40分)
-
22.讀“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如圖),完成下列問題。
?
(1)結合材料及所學,指出A、B所對應地震波類型。
A:
簡述二者傳播特性的差異。
傳播速度差異:
傳播介質差異:
(2)結合地震波的傳播特性,推測G組卷:0引用:1難度:0.5 -
23.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自西向東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單元,注入渤海。受季風氣候影響,黃河徑流量的年內分配很不均勻,每年7~10月份的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60%左右,而3~6月份徑流量占全年的10%~20%。
(1)黃河不同河段由于流水作用差異明顯,塑造了不同的地貌形態(tài)。圖1中甲河段途經(jīng)山區(qū),流水的
(2)在不同發(fā)展階段,黃河河谷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圖2為“黃河某河段河谷剖面”示意圖,其中屬于河漫灘的是
(3)分析人們常選擇河流階地作為居住和耕作場所的原因。組卷:2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