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江西省撫州市七校聯(lián)考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西周的諸侯國是在原有邦國內將同姓兄弟或親信“插隊”進去,像“摻沙子”。新封的邦國,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實體。周王室在原有邦國內“摻沙子”的意圖是( )
組卷:5引用:7難度:0.6 -
2.春秋時期的戰(zhàn)爭主要由貴族參加,戰(zhàn)車兵器都由貴族自己裝備;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持續(xù)時間更長,戰(zhàn)爭規(guī)模更大,參戰(zhàn)人數(shù)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大部分都是庶民,且武器裝備都由國家提供。這種變化( )
組卷:11引用:6難度:0.6 -
3.在云夢秦簡中,有許多律文涉及秦國官吏的任免、考核等。如《置吏律》篇,記載了當時官吏的基本要求:忠信敬上,清廉毋謗,舉事審當,喜為善行,恭敬多讓。據(jù)此可知,秦代( ?。?/h2>
組卷:18引用:13難度:0.6 -
4.董仲舒將“三綱”說解釋成陰陽關系,認為“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但這里的陰陽并非自然關系,而是主從關系,即陽尊陰卑,由此論證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據(jù)此可知,董仲舒運用陰陽關系( ?。?/h2>
組卷:6引用:2難度:0.6 -
5.唐朝、五代時期,印本種類繁多,既有佛教用品,也有生產、生活、學習和娛樂用品:印本的印刷地點散布于各地,如京城長安、四川劍南、洛州鞏縣等地區(qū)。這主要反映出( ?。?/h2>
組卷:13引用:3難度:0.6 -
6.如表反映了宋熙寧十年(1077年)以前境內各州轄區(qū)內各地上交商稅的情況。據(jù)此推知,此時宋代( )
稅額 40萬貫以上 25萬貫以上 10萬貫以上 5萬貫以上 5萬貫以下 3萬貫以上 3萬貫以下 轄區(qū) 3個 5個 19個 30個 51個 59個 73個 組卷:7引用:4難度:0.6 -
7.明朝仁宣時期,閣臣地位驟顯,并以“票擬”的形式參與政治,在裁決權和執(zhí)行權之間構成一個中介程序,加之閣臣識達大體,諳熟政令,少摻雜各部門本位之偏狹,更能拿出公允貼切之意見。這( ?。?/h2>
組卷:14引用:10難度:0.5 -
8.明末清初小說家石成金在其作品《雨花香》中說:“乃將吾揚(揚州)近時之實事,漫以通俗俚言,記錄若干,悉眼前報應須知,警醒明通要法,印傳寰宇。凡暗昧人聽之而可光明;奸貪刻毒人聽之而頓改仁慈敦厚,若有憂愁苦惱之徒,聽講而得大快樂?!边@說明其寫作意圖是( ?。?/h2>
組卷:17引用:5難度:0.7 -
9.鴉片戰(zhàn)爭期間,廣東人民發(fā)出了“不共戴天,誓滅英夷”的豪言壯語,表示不怕“夷船堅厚”,齊心協(xié)力,“操戈御敵”“務使鬼子無只身存留,鬼船無片帆回國”。這些言語體現(xiàn)了( ?。?/h2>
組卷:4引用:1難度:0.6
四、[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
28.材料一 20世紀20至30年代,美國的和平運動達到高潮。一戰(zhàn)的慘痛經(jīng)歷使和平人士認識到,只有實現(xiàn)普遍裁軍,減少軍備生產能力才能防止戰(zhàn)爭的發(fā)生。因此,幾乎所有的和平主義者都支持裁軍,并把裁軍視為維護戰(zhàn)后和平的主要愿望。他們認為“裁軍是國際合作和集體安全新時代到來的關鍵”。
——摘編自何粉珍《20世紀20年代美國和平主義運動研究》材料二 受到人們對二戰(zhàn)的痛苦記憶以及對和平的深切渴望的直接影響,20世紀40年代末出現(xiàn)了二戰(zhàn)后反戰(zhàn)和平運動的第一次高潮。這段時期的和平運動主要以召開世界和平大會、開展和平簽名運動、發(fā)布和平宣言的形式進行??偟膩碚f,和平宣言和和平簽名運動對實現(xiàn)和平的條件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認為裁減軍備或者嚴格的軍備控制是保障世界和平的必備條件。
——摘編自劉宏松《當代反戰(zhàn)和平運動淺析》(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次和平運動的共同目標和原因。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兩次和平運動的共同意義。組卷:0引用:2難度:0.5
五、[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
29.材料 馬周(601-648),唐初宰相。少孤貧,勤讀博學,精《詩》《書》,善《春秋》。后到長安,為玄武門之變重臣、中郎將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賞識,立刻命人到常府請馬周入宮,但馬周并沒有立即前來。唐太宗再次派人去請馬周,一直派出了四次使者,才把他請到了皇宮。一番交談之后,馬周受到太宗賞識,立刻委以重任,授監(jiān)察御史,后累官至中書令(宰相),兼任皇太子李治的老師。曾直諫太宗以隋為鑒,少興徭賦,提倡節(jié)儉,反對實行世封制,太宗均欣然接受,被唐太宗譽為“鸞鳳凌云,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他在去世前命家人把他這十幾年給皇帝上的奏章統(tǒng)統(tǒng)燒掉,表示不愿意成為因經(jīng)常數(shù)落皇帝過錯而出名的人。
——摘編自《舊唐書》(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馬周的主要活動。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馬周活動的意義。組卷:1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