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陜西省榆林市米脂中學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2/11 3:0:2
一、選擇題(每題2分,24題共計48分)
-
1.王國維認為,若依商朝人的繼統(tǒng)法,武王死后,周公理應為王,但他擁立武王之子成王; 自此以后子繼之法,遂為百王不易之制矣”。由此可知,最符合材料的是作者( ?。?/h2>
組卷:6引用:5難度:0.7 -
2.秦代規(guī)定:御史大夫可以代皇帝起草詔令,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監(jiān)督百官并向上轉達群臣奏議,當丞相的位子出現(xiàn)空缺時,御史大夫可以遞補升任??梢娗卦O御史大夫的一個重要目的是( )
組卷:83引用:10難度:0.8 -
3.西漢建國以來,丞相多由功臣列侯充任,權力極大,他們既能參與制定國家重要政令,又能輔佐皇帝總管全國政務,大大影響皇帝的集權。對此漢武帝采取的對策是( ?。?/h2>
組卷:4引用:3難度:0.6 -
4.隋文帝時,朝廷在門下省之下設殿內(nèi)局分管皇家事務。隋煬帝時將殿內(nèi)局擴大為殿內(nèi)省,獨立于門下省之外,自此,門下省成為純粹的政府機關,為國家服務。此舉( )
組卷:25引用:34難度:0.7 -
5.唐朝中后期,看重文章詞華的進士科地位超越了明經(jīng)科,許多寒庶子弟因而置身高官,而一些擅長儒家舊學經(jīng)術的山東士族“轉成孤寒之族”。由此可知,唐朝中后期( )
組卷:30引用:13難度:0.6 -
6.據(jù)史載,一次,宋孝宗的一名幸臣請求法外開恩,宋孝宗答道:“降旨不妨,恐外庭不肯仿行。”要他去央求宰相,可宰相“堅執(zhí)不從”,并表示“縱降旨來,定當繳了”。宋孝宗得知此情,不禁浩嘆:“書生難與他說話!”此事說明,宋代( ?。?/h2>
組卷:7引用:1難度:0.5 -
7.(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為地方最高官府、但仍然長期保留著代表朝廷分馭各地的使命和朝廷派出機構的部分性質(zhì),元朝人有時還把行省稱為“外廷”和“政府”這反映了行省( ?。?/h2>
組卷:26引用:7難度:0.5 -
8.宗室御史處是清朝于雍正五年獨創(chuàng)的機構,對宗人府執(zhí)掌的對王公、將軍以及一般宗室、覺羅的“議處”、“議敘”以及宗人府銀庫錢糧冊籍等等進行稽察。這機構( ?。?/h2>
組卷:6引用:2難度:0.6 -
9.考古發(fā)掘是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如表是部分西周遺址發(fā)掘出土的農(nóng)具情況統(tǒng)計。據(jù)此可以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
遺址地點 所屬時代 石器 蚌器 骨器 銅器 出處 長安張家坡 西周 93 173 82 0 《灃西發(fā)掘報告》 長安客省莊 69 21 61 0 《灃西發(fā)掘報告》 扶風云塘 18 8 7 0 《文物》1980 (4) 磁縣下潘汪 44 177 4 0 《考古學報》1975 ( 1 ) 小計 224 379 154 0 組卷:2引用:12難度:0.6
二、問答題(第25題25分,第26題,12分,第27題,15分,共計52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紀的歐洲人閱讀中國歷史時,他們感覺,這個帝國從早期到晚期好像沒多大變化,于是就產(chǎn)生了“停滯”的說法?!S著研究的深入,中國歷史前后期的各種變遷不斷被揭示出來,“傳統(tǒng)--現(xiàn)代”成為觀察歷史的基本參照系,“停滯論”被“分期論”取代了。不過“停命論”雖有不當?shù)珔s不是向壁虛構,它也是基于一定史實的有感而發(fā)。這在20世紀,更多地被表述為“連續(xù)性”。與“停滯”不同,“連續(xù)”的提法不含貶義,可以容納“發(fā)展”和“變遷”。
--閣步克《談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閱讀材料,選取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釋。(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組卷:26引用:12難度:0.3 -
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和標志,影響巨大而深遠。
材料一 青銅器作為文字的載體有一個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積太小,無法刻寫太多的文字,而且鑄造工藝也比較復雜……嚴格地說,輕便而實用的竹簡、木牘才是中國文獻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書籍”……帛成本較高,產(chǎn)量有限,這就使得帛書的使用范圍不能像簡冊那樣廣泛,只有朝廷和貴族之家才有條件使用。
--王恩全《論中國漢字的載體演變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 紙張的輕薄柔韌、價廉易得使其成為漢字書寫和傳播最理想的載體,借助于紙張的普及,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漢字的各種書體:篆隸草行楷已發(fā)展完備……(唐宋時期)紙張的運用也推動了印刷術蓬勃興起。為達到便于閱讀的視覺效果,印刷的字體刻意追求方正規(guī)范、整齊劃一。
--陳虹《器物載體與漢字書寫的美學風貌》
材料三 漢字的傳播及漢字系文字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中國、東亞地區(qū)乃至全世界最為重要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之一。歷史上,在以我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qū),隨著漢字的廣泛傳播和深刻影響,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內(nèi)的十多種漢字系民族文字,構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寶庫。這些文字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漢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漢字符號多、語言適用性強的體現(xiàn)。
--摘編自王鋒《追憶漢字傳播和發(fā)展的歷史足跡》
(1)據(jù)材料一分析簡牘在文字載體中一度取得優(yōu)勢地位的原因。
(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技進步對漢字發(fā)展的作用。
(3)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字對中國、東亞和世界文化的影響。組卷:88引用:2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