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東城區(qū)東直門中學高考歷史模擬試卷
發(fā)布:2024/12/7 15:30:1
一、選擇題(共32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64分)
-
1.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許多實物是重要的史料。如圖器物可以佐證的是( ?。?/h2>
A.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B.國家大一統(tǒng)局面的實現(xiàn) C.第一個國家政權的誕生 D.中央集權制度正式確立 組卷:3引用:3難度:0.9 -
2.《呂氏春秋》載“天道圓,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據(jù)此判斷,嬴政時,鑄“半兩”意在( )
A.突顯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B.顯示王權至上,大秦一統(tǒng) C.宣傳“天尊地卑”的思想 D.促進大秦帝國內部的貿易往來 組卷:45引用:15難度:0.9 -
3.兩漢時期皇帝曾把外戚作為輔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漢初期的呂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的王莽、王鳳。但明中期以后,選后妃、附馬卻有意選寒微之家。這一變化( ?。?/h2>
A.反映了皇權專制的不斷強化 B.使外戚由此淡出了政治舞臺 C.與明朝丞相制度的廢除有關 D.杜絕了外戚與朝廷官員的勾結 組卷:19引用:16難度:0.9 -
4.讀東漢時期我國西南地區(qū)鐵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
省份 地點 鐵器物種類 四川 綿陽 斧、鍤、錛 四川 滎經 鐵鋤、曲炳刀、削刀 四川 巫山 鐵犁鏵、長釬形器、鐵削 重慶 涪陵 鐵斧、鐵鋸、刻刀 重慶 云陽 鐵削、鐵鋤 A.西南農業(yè)已逐步實現(xiàn)精耕細作 B.鐵器成為西南主要生產工具 C.鐵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區(qū)推廣 D.西南冶鐵技術水平大大提高 組卷:2引用:7難度:0.7 -
5.后(武則天)欲以武三思為太子……二人(狄仁杰與王方慶)同辭對曰:“……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武則天兒子李顯),則千秋萬歲后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遺徐彥伯迎廬陵王于房州。這反映了當時( ?。?/h2>
A.倫理制約皇權 B.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壞 C.君主專制加強 D.儒家主流地位受沖擊 組卷:15引用:24難度:0.9 -
6.南宋思想家葉適曾說:“吾祖宗(指宋初諸君)之治天下也,事無小大,一聽于法,雖杰異之能(指某些官員),不得白有所為,徒借其人之重以行吾法耳?!辈牧戏从吵龅谋举|問題是( ?。?/h2>
A.皇位世襲的牢固 B.依法治國的推行 C.專制主義的強化 D.中央集權的完善 組卷:10引用:3難度:0.9 -
7.元代,行省實行圓署會議,行省所掌重要政務,“事從公議”,且常有“大事集議,眾論不齊”等情況。這一做法( ?。?/h2>
A.不利于強化集權 B.具有原始民主性 C.可減少決策失誤 D.削弱了行省職權 組卷:7引用:9難度:0.9 -
8.永樂年間,內閣只是一個特命入值的朝臣輔佐皇帝辦理機務的處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間,明德宗讓閣臣兼任六部尚書并“票擬皇帝諭旨,經由皇帝“批紅”后再經內閣下達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間( ?。?/h2>
A.內閣成為法定的行政機構 B.君主的權力受到了內閣的制約 C.六部權力較明初大為下降 D.六部需經內閣執(zhí)行皇帝的命令 組卷:9引用:27難度:0.7 -
9.宋高宗時,葉夢得上奏稱“朝廷見收買木綿、虔布萬數(shù)不少”;南宋后期的謝維新說:“今世俗所謂布者,乃用木綿或細葛、麻苧、花卉等物為之?!贝撕螅覈性貐^(qū)衣被原料逐漸轉變?yōu)橐悦藁橹?,材料表明在南宋時期( ?。?/h2>
A.中原地區(qū)是棉花主產區(qū)域 B.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C.棉花已經取代絲麻成為衣被原料 D.衣被原料的種植結構逐漸發(fā)生變化 組卷:8引用:16難度:0.9 -
10.讀清代中期不同年份記載的墾荒耕地數(shù)額(單位:畝)表。對表中墾荒耕地數(shù)變化的原因,分析較為合理的是( )
時間 雍正十三年 乾隆十八年 乾隆二十三年 乾隆四十九年 嘉慶十二年 墾荒耕地數(shù) 990585 971054 967140 963540 961049 A.社會墾荒能力下降 B.人口數(shù)量不斷減少 C.重農政策有所改變 D.高產農作物的引進 組卷:5引用:6難度:0.9 -
11.在伯里克利時代,雅典公民到狄奧尼索斯(“葡萄酒神”)劇場看戲不僅不用買票,還享有觀劇津貼。同公民大會和民眾法庭一樣,該劇場還是雅典城邦主要的辯論場所之一。這反映出在當時的雅典( ?。?/h2>
A.劇場成為新的政治機構 B.城邦活動深受宗教影響 C.公民生活具有政治色彩 D.民主制度開始走向衰落 組卷:11引用:6難度:0.5
二、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36分)
-
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謂“富民”階層,是中唐以來特別是宋代以來崛起的一個新的社會階層,又稱“富室”“富家”“富戶”,還可稱“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他們主要以農業(yè)為致富的途徑,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徑。作為一個在社會經濟分化中產生的新興階層,“富民階層具有區(qū)別于其他社會階層的顯著特征,即沒有政治特權,僅僅占有財富和擁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屬于“民”的范疇。作為富民家庭,維持家業(yè)不敗,一是靠財富,二是靠文化教育。明代影響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發(fā)跡于宋,壯大于元。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從事手工業(yè)、商業(yè)的富戶以前所未有的態(tài)勢發(fā)展起來。時人王世貞曾指出:“蓋東南者,國根本也。富民者,東南所恃以雄者也”。到了清代,富民階層仍是社會上最具有影響力的階層之一。在擁有經濟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過讀書應舉,謀取政治權力,出現(xiàn)了“百姓之富者爭出金錢而入學?!钡臓顩r。
--摘編自林文勛、楊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階層與社會結構》材料二 18世紀的英國盡管存在嚴格的社會分層,但社會分層并非一成不變,它具有更強的流動性和開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現(xiàn)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動,而這種流動同經濟和社會變化的過程相吻合。英國貴族的開放是單向度的,主要是允許貴族家庭成員向下流動,社會的中下層幾乎不可能成為社會上層的一員;中間階層不僅在數(shù)量上迅速擴大,而且發(fā)展出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正在變成一個界限逐漸明確的集團,他們以自己的商業(yè)財富和生活背景為榮,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傳統(tǒng),并開始謀求政治權力和地位;社會下層逐漸向無產階級過渡,為新社會準備了一個重要的部件。社會流動是英國社會整合的一種有形方式。
--摘編自舒小昀《18世紀英國社會流動分析》(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富民階層”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8世紀英國社會階層流動的特點及其影響。組卷:5引用:6難度:0.3 -
34.材料 從6世紀隋朝重新統(tǒng)一中國,到16世紀西方人開始由海上侵入中國,這1000年是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空前穩(wěn)定的時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這種穩(wěn)定既是好事,又是壞事。說它是好事,是因為比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會,中國社會在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質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說它是壞事,是因為中國是如此成功和舒適,以致它雖未完全停滯不前,但卻相應地保持不變。不過,在這同時……西方由于自己的技術成就、經濟活力以及社會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發(fā)生著變化。而所有這一切,形成一種最終導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動力。
--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解讀材料,提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寫出一個具體觀點,可以從材料中提煉觀點。也可以質疑材料的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組卷:13引用:18難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