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北博德翰外國語學校高一(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0/1 0:0:2
一、單選題(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
1.考古發(fā)現,山西陶寺遺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址,分布有宮殿區(qū)、大型禮制建筑區(qū)、祭祀區(qū)、獨立的倉儲區(qū)、官方管理下的手工區(qū)、公共墓地和一般平民居住區(qū)。這可以佐證( ?。?/h2>
組卷:0難度:0.7 -
2.下列中國原始文化現象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①原始農業(yè)
②群居生活
③以粟和水稻為主要栽培作物
④出現權貴階層組卷:8難度:0.7 -
3.距今約7000至5000年前,黃河中游地區(qū)進入仰韶文化時期。右圖是仰韶村遺址出土的月牙紋彩陶罐,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裝飾了一圈類似月牙的紋飾,鼓腹平底,呈紅褐色。這說明仰韶文化時期( )
組卷:14引用:12難度:0.6 -
4.據考古研究,山西陶寺遺址已具有完備的都城功能,陶寺遺址不僅展示了豐富的物質文明成果,也呈現出了距今4000年左右古人的精神世界。據如圖可推知( ?。?/h2>
組卷:1難度:0.7 -
5.“夏王朝的存在與否?”這個問題一直是考古學界討論的熱點。隨著中華文明的探源工程不斷推進,夏王朝的面貌漸漸以考古遺址與實物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下列項中,目前最能佐證夏文化的歷史遺存是( )
組卷:12難度:0.7 -
6.西周中晚期的五祀衛(wèi)鼎、散氏盤、師永盂等青銅器,均有土地交換轉讓的銘文,其中一些還涉及了土地賠償案件的審理程序。這反映當時( ?。?/h2>
組卷:32難度:0.6 -
7.春秋時期大概是休閑制(即定期休耕幾年以恢復地力的措施)與連種制并存的。到了戰(zhàn)國時期,六國“辟田野”“實倉廩”,連種制已經占據主導地位。連種制占主導本質上是由于( )
組卷:15引用:4難度:0.5 -
8.春秋時期,周襄王娶狄人隗氏為王后,晉獻公娶戎族女子狐姬后生了重耳,重耳即是后來的晉文公。這種現象反映了春秋時期( ?。?/h2>
組卷:12難度:0.7 -
9.《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筑,斗雞走狗,六博蹋鞠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趾高氣揚?!睉?zhàn)國時期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
組卷:17引用:4難度:0.8 -
10.從“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造成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h2>
組卷:3引用:11難度:0.7 -
11.樸素辯證法是古代一種自發(fā)的、原始的辯證法思想。下列項中,蘊含該思想的有( ?。?br />①“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②“兼相愛,交相利”
③“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④“人無于水監(jiān),當于民監(jiān)”組卷:13難度:0.7
二、解答題31-33題(第31題14分,32題18分,33題8分,共40分)
-
32.多元起源的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斷向一體化邁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伴隨著多種形式,成為歷史發(fā)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的流動,既有居住在邊地的少數民族向中原地區(qū)流徙,也有中原地區(qū)的漢族人口紛紛外遷。史書中關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的記載很多。十六國以來,許多少數民族在中原與漢族雜居,一遇變亂,同樣成為流動人口。波瀾壯闊的人口大流動,從短時態(tài)來看是加劇了社會動亂,但它也對社會的長遠進步,開辟了道路。
——摘編自曹文柱等《乾坤眾生》材料二:從官軍干部檢之,高仙芝、王思禮均為高麗人,哥舒翰,突騎施人,與郭子儀齊名的李光弼,契丹人。
——岑仲勉《隋唐史》為了正確地引導和管理互市活動,保障正常、公正的貿易秩序,唐政府專門設置了“互市監(jiān)”,“掌諸蕃交易之事”。唐朝的最高學府“國子學”允許少數民族首領子弟入學就讀。地方上,郡學招收少數民族子弟入學,由官府提供“稟給”。
——摘編自楊華雙《唐朝開明民族政策述略》材料三:漢武帝為了削弱丞相的權力,加強自己的權力,就重用身邊的人員,于是尚書令一職日益重要。尚書令原是少府的屬官,為皇帝管理章奏文書?!瓭h武帝又選用一些出身低微而有才能的士人為郎,加以侍中、給事中、常侍等頭銜,允許他們出入宮廷,與尚書令共議軍國大事,組成中朝。原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組成的中央政府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邊的御用工具。
——摘編自張傳璽《簡明中國古代史》(1)據材料一,舉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的兩種類型,并分析其主要影響。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朝開明民族政策的具體表現及其意義。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進行中央機構改革的措施和原因。組卷:0引用:2難度:0.5 -
33.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時代,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時代之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資治通鑒》材料二:唐代名相陸贄稱許租庸調法:“國朝著令賦役之法有三:一曰租,二曰調,三曰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
——李雪華《關于陸贄論兩稅法的幾個問題》材料三:唐玄宗統治后期,戶籍“浸壞,多非其實”,“所在賦斂,無復常準”,民眾“不勝困弊,率皆逃徙為浮戶”,留下的本地百姓“百無四五”。這種情況下,宰相楊炎“建議作兩稅法,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規(guī)定“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br />——摘編自《資治通鑒》(1)根據材料一,指出改革的發(fā)起者及主要內容。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解釋“租”、“庸”、“調”。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稅法的歷史意義。組卷: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