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高一(上)月考歷史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11/28 11:30:2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75分)
-
1.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勞動者名義上都歸周王所有,下一級須對上——級承擔繳納貢賦服力役、軍事保衛(wèi)和述職等義務。這表明,周王通過分封制( ?。?/h2>
組卷:5引用:11難度:0.6 -
2.中國至春秋時期,在井田制下,“民不肯盡力于公田”,“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分地則速,無所匿遲也”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實質上反映了井田制( ?。?/h2>
組卷:18引用:9難度:0.6 -
3.西周末年至春秋前期,人們認為楚國先祖上古祝融部落曾為華夏民族政治附庸,而在戰(zhàn)國成書的《管子》中,祝融成為五方神之一的南方之神,受命于黃帝而為司徒;《禮記》則把祝融視為時令季節(jié)之神,且將祝融與炎帝聯(lián)系起來。祝融身份的變化( )
組卷:21引用:19難度:0.6 -
4.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學說,后世尊他為“亞圣”。下列思想觀點中,孟子提出的是( ?。?/h2>
組卷:11引用:5難度:0.9 -
5.《史記?商君列傳》說:“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泄φ唢@榮,無功者雖富而無所芬華?!鄙眺睋藢⑶貒瓉淼木糁瓢l(fā)展為按軍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這一措施( ?。?/h2>
組卷:8引用:8難度:0.7 -
6.有學者指出,中華文化的認同需要三個條件:經濟政治基礎、天下一家的觀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體系。據此理論,秦代推動中華文化認同的措施是( ?。?/h2>
組卷:61引用:34難度:0.6 -
7.西漢武帝除了把鹽、鐵、酒等手工業(yè)收歸官營外,還實行了“均輸平準”。均輸官將各地輸京的物品轉運至各處販賣,抑制商人對市場的壟斷。平準官利用均輸官所存物資,根據物價,貴時拋售,賤時收購,以此平抑物價。漢武帝采取這些措施旨在( ?。?/h2>
組卷:10引用:8難度:0.7 -
8.如圖為西漢某時期丞相出身的統(tǒng)計圖。其變化反映出( )
組卷:14引用:7難度:0.6 -
9.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移的規(guī)模之大、歷時之久、影響之深,超過以前任何時期。從4世紀初期到5世紀中葉,南遷人口不少于90萬,即北方平均每8人中有1人南遷,南方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來自北方。據此推知,人口南遷( ?。?/h2>
組卷:3引用:4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25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士,雖然政治主張不同,但是強烈的政治參與意識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學而優(yōu)則仕”的口號,培養(yǎng)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貢等參政。孟子更宣稱:“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墨家以“兼愛”“非攻”等立場鮮明的政治學說與儒家并稱顯學。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討政治權術、建立政治統(tǒng)治、實行富國強兵為宗旨,在戰(zhàn)國時代各國先后興起的眾多變法活動中,領導的重任多由這一派的士子擔任。即使是老子的“小國寡民”歸隱思想,也只是在實現(xiàn)自己政治理論無望的時局下,強烈的政治參與意識的扭曲表現(xiàn)。
——摘編自馮天瑜等《中華文化史》材料二 傳統(tǒng)上,東周被分為兩個階段(春秋和戰(zhàn)國)。在這兩個階段中,中國社會產生了一種革命性的變化。社會的流動性起先使貴族間的等級不容易保持,繼之則連貴族與平民間的界限也被沖破。生產增加,銅錢開始流行,教育普及。迄至東周末葉,以平民出身的學者也周游列國,說辯于諸侯之間,而尤其是進入戰(zhàn)國這一段歷史上號稱“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政治哲學興起,既富有內容,又多品目,茲后2000年的中國歷史中再也無此精到之處。
——摘編自黃仁宇《中國大歷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學派治國思想的異同。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政治、階級關系、文化教育等方面說明“百家爭鳴”興起的背景。組卷:3引用:9難度:0.5 -
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很多王國即被撤銷,余存的不僅面積減縮,而且內部的行政權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漢武帝在位期間達到極點。漢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識形態(tài)的立場,將所謂的“儒術”擴展之后又延長。向商人抽資產稅,政府專利于鹽、酒及鐵……使中央集權之趨勢有進無退。
——摘編自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材料二 唐代的兩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備了現(xiàn)在“民主”的因素。一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權,折射了現(xiàn)代三權分立和內部民主的影子;另一個和當今的公務員制度相似,為國家選拔了人才,實現(xiàn)了社會的有效流動。盡管受時代的制約,唐代的“民主”制度終沒能有效地繼續(xù)運行,只能稱其為“閃落的民主”,可歷史見證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進行過的不懈努力。
——摘編自楊春莉《封建制度下閃落的民主》(1)根據材料一,概括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兩大“閃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稱,并分別說明它們被稱為“民主”的理由。組卷:12引用:10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