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揚州中學高三(下)月考歷史試卷(3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良渚文化在約5300年前發(fā)源于長江下游的太湖沿岸。在相關遺址的發(fā)掘中,考古工作者在一件黑陶罐腹部發(fā)現(xiàn)了四個連成一排、仿若句子、與后來的甲骨文有相似之處的符號(如圖)。對此合理的理解是( ?。?/h2>
組卷:5引用:3難度:0.7 -
2.《文選?思玄賦》李善注引《淮南子》記載:“湯時大旱七年,卜用人祀天。湯曰:‘我本卜祭為民,豈乎自當之?!耸谷朔e薪,剪發(fā)及爪,自潔,居柴上,將自焚以祭天。火將燃,即降大雨。”商湯拯救萬民,被萬世頌揚。這說明( ?。?/h2>
組卷:45引用:4難度:0.8 -
3.漢魏以來,經(jīng)學進入學童課程的情況雖錯雜不一,但土人在幼童階段已通《詩經(jīng)》《尚書》的例子在記載中不斷增多,《列女傳》《女誡》《女孝經(jīng)》《女論語》等書也不斷涌現(xiàn)。據(jù)此可知( ?。?/h2>
組卷:13引用:9難度:0.5 -
4.六朝時期,江南世家大族、高官和文人士大夫喜好到深山中探尋美景。而到了唐朝尤其是中唐以后,蘇州的太湖、金陵的秦淮河、杭州的西湖等則成為江南聞名天下的旅游名勝。這一變化的出現(xiàn)主要是由于( ?。?/h2>
組卷:4引用:6難度:0.6 -
5.有學者指出,皇帝親自下發(fā)公文的情況歷代均有,唐宋時期,不經(jīng)中書、門下程序的制敕(稱為墨敕或中旨)是不合法的;皇帝的秘密諭旨不經(jīng)正常程序發(fā)布,在明代開始較多使用,但是到了清代才開始制度化。這說明( ?。?/h2>
組卷:16引用:11難度:0.6 -
6.《天津條約》規(guī)定:對進入中國內(nèi)地的外國商品需征稅,數(shù)額相當于進口關稅(5%)的一半,稱為子口半稅,外商可根據(jù)地方厘金稅收和子口半稅的輕重擇其一繳納。許多華商便將貨物依附于外商進行運送和銷售。這反映出當時( )
組卷:7引用:4難度:0.7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4題,共計52分。
-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般認為,古代東亞的世界秩序是中國主導的、名為“天下”的中國世界秩序,朝貢制度是其核心,中國同周邊鄰國之間的關系被稱之為朝貢關系。漢、唐、明、清時代是朝貢制度能較好運轉的時代。中國始終是文化輸出的一方,在歷史長河中維持了華夏的內(nèi)核與身份。從周邊的朝貢國家的視角來看,尋求貿(mào)易機會是朝貢的主要動機,但這種貿(mào)易關系并非以貿(mào)易平衡為目標。明太祖朱元璋在《明皇祖訓》中囑咐后世子孫不得“貪一時戰(zhàn)功,無故興兵”,朝貢國根據(jù)自己對利益的衡量而自愿行動。朝貢關系是中國天下秩序的體現(xiàn),屬于天下法運行的外部表現(xiàn)。
——摘編自牟文富《中國的東亞秩序構想:過去與未來的連結》材料二: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確定了以平等、主權為基礎的國際關系準則,但繼承了基督教世界的排異性理念,“國際法律體系便變成白種人的俱樂部,非歐洲國家只有證明自己是‘文明化了’的國家,才能被挑選進入這個俱樂部?!币杂鵀槭椎奈鞣絿覐娏乙笾袊c之建立條約關系,掃除對華貿(mào)易的障礙。條約關系各國將外交視為“有武裝實力的思考”。各國列強單方面攫取種種特權而不須承擔相應的義務,中國則片面承擔了大量國際義務,卻不能享有相應的權利。
——摘編自李育民《晚清中外條約關系與朝貢關系的主要區(qū)別》(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朝貢關系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中國古代的朝貢關系相比,晚清中外條約關系的不同之處。組卷:3引用:3難度:0.5 -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史?鄭和傳》記載了鄭和下西洋的事跡:“鄭和,云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jiān)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jiān)。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送)金幣。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
材料二:1936年,在云南玉溪縣鄭和十七世孫鄭紹明家里發(fā)現(xiàn)了《鄭和家譜》,記載了鄭和出使事跡:“和才負經(jīng)緯,文通孔孟,特選皇廷”;“敕奉差諸官員共二萬七千四百一十一員,又撥寶船六十三只,大船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中船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所至諸國名:占城國、爪哇國、暹羅國……”;“于諸番國并海外,公干教化諸番王等無不祗順(恭敬)”;“又乃稱和公之德而揚和公之行,可謂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
材料三:謂大陸人民,不習海事,性或然也,及觀鄭君,則全世界歷史上所號稱航海偉人,能與并肩者,何其寡也?!瓌t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shù)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后,有無量數(shù)之維哥達嘉馬。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
——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1)閱讀材料一、二,比較兩則史料關于鄭和下西洋記載的異同。
(2)結合史料類型,說明一、二兩則史料的價值。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嘗試回答梁啟超提出的問題。組卷:4引用: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