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科舉不是一個單純的考試制度,它將社會結構緊密地聯(lián)系了起來,形成一個多面互動的整體,一直發(fā)揮著無形的統(tǒng)合功能。呂思勉在《中國制度史》中寫道: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按诉x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夫固無如之何。既可(科舉),……不能應試者,有司雖欲徇私舉之而不得;茍能應試,終必有若干人可以獲舉也。此實選舉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材料二:(梭倫)說:“我制定的法律,無貴無賤,一視同仁?!薄p方(貴族和平民)都要適可而止,以公正為本。然而,在階級社會中,根本利益的沖突是無法避免的。……梭倫受到了來自兩方的攻擊,被迫無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臘。
——馮俊科《西方幸福論從梭倫到費爾巴哈》材料三:孔子和柏拉圖所追求的理想社會可分別稱為“仁禮社會”和“理想國”;關于理想社會的秩序及其個體品德,他們的觀點驚人相似。(美)肯沃爾夫《大歷史視野》中曾寫道“中國古代圣賢孔子和著名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觀點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處,不免叫人驚訝。……兩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卻都相信絕對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們居住在和平與和諧中的可能性?!瓋扇硕枷嘈胖挥心切┮呀?jīng)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創(chuàng)建一個井井有條、和睦的政治社會。”
材料四:人們按照自己的物質生產(chǎn)的發(fā)展建立相應的社會關系,正是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會關系創(chuàng)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范疇。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并通過與上述選官制度的比較,說明科舉制的歷史進步性。
(2)據(jù)材料二,分析梭倫無法達到改革目標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倫的哪些觀念對后世民主政治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3)據(jù)材料三,揭示兩位先哲的觀念中關于社會秩序和個體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孔子的“禮”和“仁”在構建“仁禮社會”秩序中的不同作用。
(4)按照材料四的思路,概括兩位先哲觀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體社會背景加以說明。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9/18 13:0:8組卷:1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唐朝初期盛行“行卷”,即應試舉子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文擇其佳者,在考試之前投獻給當時的名公貴卿,以獲得他們的賞識,從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天寶元年(742年),政府規(guī)定,應試考生要將自己平日所作詩文呈交給主考官,以供評閱試卷時核實,作為最終確定中第與否的依據(jù)之一。唐朝政府的這一舉措( ?。?/h2>
發(fā)布:2024/12/18 13:30:2組卷:10引用:3難度:0.6 -
2.“雁塔題名”始于唐代,是指考中的狀元進士齊集長安大雁塔題名,以資紀念,這是非常榮耀的事。白居易考中進士后賦詩“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時成為佳話。由此可見,唐代科舉制( ?。?/h2>
發(fā)布:2024/12/16 14:0:1組卷:18引用:18難度:0.6 -
3.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許商賈中的“奇才異行”者應舉。商人憑借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交游權貴、為婚姻鋪路,“不顧門戶,直求資財”成為較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宋代時常發(fā)生榜下?lián)裥鲋?,富商及高官爭相擇新科進士為婿,新科進士也愿意成為商人的女婿。由此可知( ?。?/h2>
發(fā)布:2024/12/18 16:30:2組卷:10引用:6難度:0.6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