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云南省昭通市鎮(zhèn)雄四中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12 0:30:2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
鄉(xiāng) 土 本 色
費孝通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那些被稱土氣的鄉(xiāng)下人是中國社會的基層。我們說鄉(xiāng)下人土氣,這個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糠N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農業(yè)直接取資于土地,種地的人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
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位的。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qū)間的往來也必然疏少。我想我們很可以說,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
鄉(xiāng)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tài)的生活是終老是鄉(xiāng)。假如在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fā)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fā)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用一位外國學者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團結”,后者是“機械的團結”。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鄉(xiāng)民,他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正像我們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們選擇得來的關系,而是無須選擇,甚至先我而在的一個生活環(huán)境。
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fā)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次的小摩擦里陶煉出來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里的“習”字?!皩W”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guī)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
“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成了我們現代社會的阻礙?,F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fā)生法律。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fā)生的?!斑@不是見外了么?”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
從熟悉里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范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在鄉(xiāng)土社會中生長的人似乎不太追求這籠罩萬有的真理。我讀《論語》時,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說著不同的話來解釋“孝”的意義時,我感覺到這鄉(xiāng)土社會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沒有抽象地加以說明,而是列舉具體的行為,因人而異地答復了他的學生。
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從鄉(xiāng)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所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處處產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xiāng)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于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xiāng)”也不再是衣錦榮歸的去處了。
(1)下列對“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鄉(xiāng)民是中國社會的基層,他們以種地為基本生存方式,從土地中獲取生活資源,因此與土地分不開,為土地所束縛。
B.人與人在空間排列上的不流動性,造成鄉(xiāng)土社會里鄉(xiāng)民個體之間彼此的孤立與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鄉(xiāng)土社會里的個體為了謀生這一共同目標,分工協作,有機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沒有陌生人的“熟人”社會。
D.無論是生活的環(huán)境還是所接觸的人物,對鄉(xiāng)民而言都是生而與俱,再熟悉不過的,于是他們選擇固守鄉(xiāng)土,終老于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生活在鄉(xiāng)土社會的人們,彼此之間相互了解,沒有隔閡,相比現代社會,更容易獲得一種從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鄉(xiāng)民從小習得禮俗,與周圍的人都熟如親人,因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對他們來講“從俗即是從心”。
C.鄉(xiāng)民之間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來進行的,法律不是調節(jié)鄉(xiāng)土社會中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基本依據。
D.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產生于對一種行為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這種信用遠勝于法理社會中的一紙契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土社會實際上就是熟人社會、禮俗社會,而現代社會是陌生人組成的社會、法理社會,兩者的人際交往原則有別。
B.禮俗是鄉(xiāng)土社會里應對社會生活的根本原則、抽象真理,也是人們處理具體事務時目的與手段間的普遍聯系。
C.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從熟悉里獲得的認識是個別的。《論語》中孔子因人而異地解釋“孝”,能讓我們體會到這種特性。
D.在鄉(xiāng)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暴露出弊端,“土氣”一詞因而有了貶義。組卷:169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岡野信雄,日本神戶的小工匠,30多年來只做一件事:舊書修復。在別人看來,這件事實在枯燥無味,而岡野信雄樂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跡:任何污損嚴重、破爛不堪的舊書,只要經過他的手即光復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類似岡野信雄這樣的工匠燦若繁星,竹藝、金屬網編、藍染、鐵器等,許多行業(yè)都存在一批對自己的工作有著近乎神經質般追求的匠人。他們對自己的出品幾近苛刻,對自己的手藝充滿驕傲甚至自負,對自己的工作從無厭倦并永遠追求盡善盡美。如果任憑質量不好的產品流通到市面上,這些日本工匠(多稱“職人”)會將之看成是一種恥辱,與收獲多少金錢無關。
德國制造最值得信賴。他們制定的標準嚴謹至苛刻,他們對細節(jié)的固執(zhí)早已成為習慣。即使一支鉛筆、一把餐勺、一提菜籃,也都彰顯著細膩的心思、獨到的創(chuàng)意和恒久的品質。很多人都夢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對每一處細節(jié)的關注、對目標達成的堅持、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執(zhí)著以及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如同眾多德國百年品牌,憑借精益品質在各自領域一騎絕塵的同時,更以創(chuàng)新的實踐為行業(yè)帶來深遠的影響。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詮釋,也是基業(yè)長青唯一的道路。
培養(yǎng)工匠精神,是從孩子就開始的。我曾經多次到海外游學,你從孩子們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們快樂的心靈對未來的憧憬,他們的想象力沒有被世俗的東西破壞和束縛。這樣的孩子從小沒有被沾染上功利心,無論長大成人以后從事的工作是什么,他們都會傾注精力,認真做好,而不會以功利之心去衡量這份工作是讓他卑微還是能夠在人前炫耀。這不正是培養(yǎng)工匠精神的土壤嗎?
(時寒冰《中國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工匠精神》)材料二:
“追求卓越”“創(chuàng)造新鮮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國有一個詞可以與“工匠精神”匹配--匠心?!敖承摹币馑际蔷傻男乃?,技藝上的創(chuàng)造性。有個成語叫“匠心獨運”,就是“獨創(chuàng)性地運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說:“文不按古,匠心獨妙”這就是創(chuàng)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斷提升技藝,就有了“匠心”。這就是創(chuàng)新,就是總理說的“增品種、提品質、創(chuàng)品牌”。能夠“匠心獨運”了,“匠人”就開始成長為“巨匠”?!敖橙恕背蔀椤熬藿场钡倪^程,就是幾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過程;“匠人”成為“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說的,完成從優(yōu)秀到卓越的轉變。
所以,從現實來說,工匠精神不是讓大家只做一個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藝、技術、創(chuàng)新、生產和品質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強。同樣,在新時期的市場環(huán)境下,我們的企業(yè)也要提升競爭力,趕超國際差距。
(節(jié)選自遲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內容質量,而是“策劃”和“包裝”,更有甚者,抄襲胡編、搜奇媚俗、善惡不辨,只為博眼球賺銀兩;一些影視劇唯票房至上,“娛樂至死”,同質化現象嚴重,抗日“神劇”、穿越雷劇,一個比一個“驚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濫造的新劇拍完就直“進了庫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氣、“將就”之風,不僅對文化產品造成了浪費和傷害,更是對整個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
一個擁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純粹;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專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濫造,多一些優(yōu)品精品。希望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領風氣之先,塑“工匠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fā)好中國精神,凝聚起中國力量,創(chuàng)作出更多為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
(劉泉《文藝也應弘揚“工匠精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主要內容為體現“工匠精神”的具體事例,兼有評論,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則均為對“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評論。
B.材料二認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與創(chuàng)新,“工匠精神”可以使人在工作中提升與完善自我。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領域的深刻意義,擁有踏實、專注、持之以恒等精神品質,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
D.三則材料從各個方面對“工匠精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為行業(yè)發(fā)展乃至中國社會提供了正能量。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比較合理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需要讓孩子從小遠離功利之心,這是對材料二中“初心”這個概念最好的詮釋。
B.三則材料都說出粗制濫造的文藝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這說明我們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像日本工匠那樣追求盡善盡美。
C.“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神,它不是讓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們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樣一輩子只做一件事,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D.中國古人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工匠精神”,它體現著中國文人對心思精巧、技藝創(chuàng)新的重視。
(3)根據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優(yōu)秀”與“卓越”兩者之間的關系的?請結合材料一相關事例簡要分析。組卷:1引用:2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文學類文本閱讀
江南的冬景
郁達夫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煊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而躲在屋里過活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當這中間,有的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jié)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西北風─-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我生長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節(jié)季,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是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里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歷的年邊,說不定還不得不拿出紗衫來著;走過野人的籬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一番陣雨雷鳴過后,涼冷一點;至多也只好換上一件夾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并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
江南的地質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yǎng)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也有時候會保持得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則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歲時的肅殺,并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出。
說起了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與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決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的喜歡以paziergang一字來做他們的創(chuàng)造題目的一點看來,大約是德國南部地方,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說十九世紀的那位鄉(xiāng)土詩人洛在格罷,他用這一個“散步”做題目的文章尤其寫得多,而所寫的情形,卻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國江浙的山區(qū)地方來適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家人家會聚在一道的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丫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還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得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樹”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了?!安耖T村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扒皹渖钛├铮蛞挂恢﹂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假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枝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
有幾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許會沒有雨沒有雪的過一個冬,到了春間陰歷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點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節(jié)氣推算起來,大約太冷的日子,將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盡頭,最多也總不過是七八天的樣子。象這樣的冬天,鄉(xiāng)下人叫作旱冬,對于麥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卻要受到損傷;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這一種冬天,倒只會得到快活一點,因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閑步逍遙的機會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國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歡迎的也就是這樣的冬天。
窗外的天氣晴朗得象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實踐,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上湖上散散步罷!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1)下列對這篇散文賞析,恰當一項是
A. 蘆花、紅葉、桕子、草匯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氣,作者將這種種富有生氣的色彩和雪萊《西風頌》中的名句相連接,別有一番情趣。
B. 文章對江南冬景作了大量描述,并始終將景物與自身感受融為一體來寫,思路清晰,首尾呼應,結構圓合。
C.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將江南的冬景與北方的冬景、閩粵的冬景對比著寫,表達了作者獨愛江南冬景的情懷。
D.本文與《故都的秋》在景物描寫上都很生動,在感情基調上也都表現了濃重的悲涼,是用深沉的憂思和落寞的悲涼來歌頌江南的冬景和故都的秋天。
(2)在第⑧段中,作者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詩句來描寫江南的雪景,這些引用起到了怎樣的效果?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
(3)文中說:“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得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闭埥Y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要求觀點明確,闡述合理,表達簡潔。
對于這種利欲熏心的人,我以為對癥的良藥,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涼散。組卷:2引用:2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50個字。
12月21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檢測,都可能使核酸檢測陽性,但“核酸陽性不一定代表有傳染性”,由于污染造成的感染,必須是污染量比較大,同時還需要長期反復接觸,才有可能造成感染。買到核酸陽性食品是否會被傳染?吳尊友表示,采購食用進口冷鏈食品引起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非常低,“只要人們保持手衛(wèi)生,堅持生熟分開,造成感染的風險就會非常小”。組卷:10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條在微信圈流傳的“稻草定律”說,路邊的一根稻草如果沒人搭理,它永遠只是一根稻草。賣白菜的人用它捆綁了白菜,它的價值就與白菜一樣了;賣螃蟹的人拿去捆綁螃蟹,它就與螃蟹的價值一樣了。人的價值有時像一根稻草,與自身無關,就看你與誰在一起。但也有人覺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寶典。稻草什么時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時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遠不會散發(fā)的,稻草不要以攀龍附鳳來提升自己的價值;稻草的價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長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備的。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120引用:25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