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20課 創(chuàng)造宣言》2021年同步練習卷(2)
發(fā)布:2024/12/26 15:0:2
一、積累與運用
-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46難度:0.9 -
2.下列加點的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h2>
組卷:50引用:1難度:0.8 -
3.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323引用:5難度:0.7
二、解答題(共7小題,滿分0分)
-
10.課文《創(chuàng)造宣言》第4段中說:“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以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畫龍點睛。”如何理解本句中的比喻手法?
組卷:23引用:4難度:0.7 -
11.閱讀下文,回答下列各題。
學生的精神 ①現在中國許多學生及一般教員,有一個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滿”。不論研究何種學科,只有相當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滿意足。中國“四書”上有兩句話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边@真是千古不滅的格言,并且是兩句不能分開的話。因為要“學而不厭”,才能夠做到“誨人不倦”。所以學生求學,固然要“學而不厭”,就是當了教員,還是要繼續(xù)的“學而不厭”。這可說是我現在要講的“學生精神”的先決問題。
②現在開始來講《學生的精神》了。學生精神大約分為三點。
③學生求學須具有科學的精神。我們不論研究什么學科,總要看一個明白,想一個透徹,多發(fā)些疑問,切不可武斷盲從。例如別人要我們信仰國家主義,我們必須明了國家主義的內容是否合于現代社會,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針。其他,社會主義亦然,無政府主義亦然……尤其我們研究科學之時,碰到一個問題來了,“知之則知之,不知則不知”。因為我們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還有能夠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認以為知,那末,不知道的終究沒有知道的日子了。這可說是自己斬斷自己求學的機能。所以我們學生求學,第一步就要有科學的精神。
④要改造社會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們在任何環(huán)境里面做事,不可過于急進。譬如園丁栽花木,倘只執(zhí)一鐮斧,亂砍荊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隨之而受傷。務須從旁著想,怎樣才能使荊棘去掉,那末,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會也是一樣。尤其是我們學生,因為是領導民眾的中堅分子,倘用亂刀斬麻的手段,必引起一般民眾起畏懼之心,怎樣還講得社會改造?所以我們要社會改造,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眾前頭,慢慢地領他們向前走,并且還要告示他們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社會改造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轟轟烈烈倡社會改造,社會還是不能改造的。
⑤應付環(huán)境必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們處在任何環(huán)境里面,必抱有堅強人格,不可自由搖動,尤其到了利害生死關頭之時,必富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這才算得一個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國民?,F在中國學生在普通情形的時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沒有多大的區(qū)別。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沖的關頭,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我們處在任何的環(huán)境里面,堅強不搖的人格及不屈不撓的精神,決不能少的,尤其在我們學生時代。
⑥學生的精神,大概分為上列三點。我覺得在今日的學生及教員。是必須具備的。
(作者:陶行知。有改動)(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第④段畫線句子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請分析其作用。
(3)下面材料如果作為本文的事實論據,你認為放在哪一段最合適?為什么?
明朝的方孝孺先生,當燕王棣篡位之時,使他草“即位詔”,他大書“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夷十族。當燕王篡位之時,勢力勝過現在的任何軍閥,但不能壓迫方先生一筆錐。
(4)請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組卷:48引用:3難度:0.5